外企在华利润下滑归责垄断:已拿不到国家电网项目
本文摘要: 雾霾、经济放缓、报酬减少、竞争加剧……外国人离开中国的理由越来越多。 据报道,今天太给力了。孙嘉璞说的是天气,1月12日北...
人士,在西方国家出生或成长、对亚洲了解很少的亚裔,以及无西方国家工作或生活经历的亚洲本土高管。
根据史宾沙对2005年至2010年期间1500个职位安排的分析,跨国公司聘用的亚洲地区高管中实际上有四分之三为在亚洲生活的当地人,只有6%的受聘高管来自亚洲以外的国家。
“外企在中国的本土化已经做得非常好,这从各个部门的人员配置比例上就可以看出来。”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岩佐博人说,以欧姆龙为例:研发人员有200人,日籍有5人;生产人员有3000人,日籍有4人;企划人员有200人,日籍人员有7人,日籍人员整体占比不到1%。在他的计划里,随着公司的运作体系架构逐步完善,日籍员工的人数还会继续下降。
而在外企刚进入中国时,外籍员工在其中国公司总人数中的占比一般会超过10%。例如,在1995年东太古可口可乐成立时,外籍员工比率为10%,当时爱立信中国外籍员工比率为12%,现在都已经降低到了1%以下。
本土化不仅涉及到公司内部。跨国公司初到中国时,大多将供应商、销售商一起带到中国,但现在流行的做法是将投资、建厂、研发、供应链全部本土化。一直服务于霍尼韦尔的公关公司负责人王法说:“霍尼韦尔现在正在推行E4E(eastforeast),就是做中国式的竞争者。”
王法解释说,一般跨国公司初到中国,先是WesttoEast——一把西方产品直接搬到东方来用,减掉一些高端不适用的功能。但一般国外开发一个新产品需要2至3年时间,再加上本土化时间,最终可能已经不再适合市场需求。
如今,W2E时代已经远去了,E4E才能与本土公司竞争。对于大多数行业,这都是必然的选择。
“到2013年3月,我们就向市场上投入了3款挖掘机新品、4款装载机新品,与已有产品一起组成了全系列产品,以应对中国市场与客户多样化需求。”斗山工程机械亚太和新兴市场及中国营业事业总裁安熙殷说。斗山在国际上的竞争对手主要是美国的卡特彼勒和日本的小松,进入中国后却遭遇到徐工、中联重工、三一重工[等本土公司狙击。为了生产更加适用于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斗山在烟台建立了中国首家装载机研发中心,并在2013年1月正式投产。而在此之前,斗山也把自营的销售渠道逐步转让给中国本土渠道商千里马公司。
这也意味着,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的外国人越来越少。
想走也不容易
跨国公司已经走下神坛,但外企员工们无需过多忧虑,尽管近几年不断有公司宣布退出中国,但其实离开这个国家并不容易,无论是对于跨国巨头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