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在华利润下滑归责垄断:已拿不到国家电网项目
本文摘要: 雾霾、经济放缓、报酬减少、竞争加剧……外国人离开中国的理由越来越多。 据报道,今天太给力了。孙嘉璞说的是天气,1月12日北...
越少了。”吴文经常去银泰秀吧——早期是跨公司高管聚会的场所,现在那里的外国人少了很多。而且,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语言也不再是外籍员工的优势。北上广等城市的工作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中国受教育人口和归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多,外籍员工的晋升机会也大大减少。“现在,我认识的许多外国人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四五千块。”
跨国企业派人驻外的期限通常是3至5年,当这些人员驻外超过这个时间时,为了节省成本,雇主常试图将他们“本土化”,比如取消住房津贴等关键福利,那些不愿被“本土化”的员工一般有两种选择:投靠新公司或者收拾东西回家。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公司也会额外支付一笔搬家费用。
另一种更常见的本土化是聘用中国人。
1995年进入中国的法国公司施耐德电气,初期公司的要职一直由“老外”担任,直到2000年,公司才第一次由中国人——朱海担任下属公司总经理职位。2010年9月,朱海被正式任命为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总裁,成为施耐德电气中国的首位本土籍总裁。同时,施耐德更多的本土职业经理人被提升到了管理的岗位上,而外籍高管的人数逐年递减。而同行业的ABB中国的高层管理者本土化率也超过了75%。
“外企进入中国有30多年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跨国公司培养本土接班人。”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副总裁、中国区企业传播总监许国祯说。2010年,西门子聘用出生于中国、曾担任福特汽车中国以及通用电气CEO的康奈尔大学毕业生程美玮主管中国区业务(程美玮已经于2013年底期满离任)。在此之前,这一职位一直由欧洲人担任。西门子时任人力资源主管、董事会成员布里吉特˙埃德雷尔称,因为中国许多地方官员不会说英语,程美玮能与地方官员轻松交流,这在向各个城市出售能源技术时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道理很简单,让一个老外花心思成为一个“中国通”,他也不能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市场。而且,一般等到他成为中国通的时候,任期差不多就结束了。
“他们在那儿待12个月,其中6个月时间搞清楚状况,然后用接下去的6个月搞清楚如何回家。”线上招聘公司MonsterWorldwideInc。的首席执行长萨尔˙亚努奇说。Monster实行本土招聘已有几年时间,因为亚努奇也发现外派外籍高管的成本过于高昂。
为了帮助企业找到亚洲高管人选,史宾沙等国际招聘公司开始将高管人选分为四大类──精通亚洲文化但在美国或欧洲接受教育的亚洲人,在亚洲生活或工作多年的外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