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外企在华利润下滑归责垄断:已拿不到国家电网项目
发布时间:2014-02-18     来源: 《财经天下》周刊
本文摘要:    雾霾、经济放缓、报酬减少、竞争加剧……外国人离开中国的理由越来越多。  据报道,今天太给力了。孙嘉璞说的是天气,1月12日北...
口罩,“有时候,我会故意戴着口罩走在街上,想提醒人们注意空气的质量和环境保护。”
 
  好日子没有了
 
  就在许多人犹豫是否留下的同时,有一些人却不得不离开。
 
  “这次裁员里面也有不少外籍员工。我听说有一个星期,一个部门一下子就走了3个老外,其中2个是中层管理者,都回国了。”进入2013年末,几家知名外企再次宣布裁员,惠普的李杨也加入了被裁员大军的行列。
 
  2006年,李杨研究生毕业进入惠普时,还是一份让所有室友羡慕的的0ffer。李扬自己也没有想到变化会这么快,“PC行业急剧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惠普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表示:由于持续的市场和商业压力,惠普预计将在2.9万人裁员的基础上额外裁员15%,裁员总数将约为3.4万人,估计中国区裁员比例高达20%。
 
  实际上,由于行业衰退引发的跨国公司在华裁员潮,从2011年就开始了。通信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歌美飒,软件和设备服务公司微软、IBM、思科都先后加入到了裁员大军的行列。现在,名单里又多了强生、联合利华等新一批跨国巨头。每一次裁员,都会涉及到外籍员工。思科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程迈越直爽地告诉《财经天下》周刊,2014年第一财年开始的思科裁员中,就涉及到了不少在华外籍人士。
 
  而在几年前,这些跨国公司的裁员名单上,大多不包括中国区,那时中国区的关键词是扩张。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认为,低迷的行业市场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在华外企利润下降进而裁员的主要原因。
 
  “以前公司总是对股东们喋喋不休地说,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销售额增长20%,但这种增长势头已经减弱。”美国政府智囊机构传统基金会的中国经济专家DerekScissors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外企在华利润不同程度缩水。
 
  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来说,市场已经逐渐被中国本土品牌占领。由于自有技术缺失,中国曾从国外引进了13套大型化肥生产线,托普索贸易是当年参与的国外厂商之一。“当年参与引进的国外厂商都撤走了,就只有2家还留在中国。”托普索贸易总监常新杰说,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中国的科研机构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市场,而托普索也把业务的重心转移到了脱硫、脱硝等环保和新能源领域。
 
常新杰早年在丹麦使馆工作,“那时候,即使是普通的外国技术人员,各工业园区的接待规格也都很高,经常有警车开道的事情。”但随着本土企业的成长,不只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