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困局难解 价格战时代一去不返
本文摘要: 华锐风电的沉浮可谓中国风电产业的缩影。 在政策刺激下的风电大跃进中,2009年,初始投资仅2000万元人民币的华锐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
华锐风电的沉浮可谓中国风电产业的缩影。
在政策刺激下的“风电大跃进”中,2009年,初始投资仅2000万元人民币的华锐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球第三。2011年,华锐风电以90元人民币的“天价”登陆A股主板,创造出了近千亿的市值。
然而,两年过后,中国风电步入低谷,华锐风电的市值也随之蒸发近700亿元。2013年7月1日,华锐风电股价由90元狂跌至3.81元的收盘价。
根据华锐风电披露的财报,2012年公司净亏损额高达5.82亿元,与2011年的净利润5.98亿元形成鲜明对比,同比降幅高达197.31%。
伴随华锐风电衰退的,还有整个风电行业。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统计,2012年国内新增装机容量为1296万千瓦,同比减少26.5%。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重新提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计划全年新增风电1800万千瓦。这曾给风电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
然而,市场持续低迷、长期困扰风电行业发展的并网等问题仍未破解,中国风电走出低谷似乎仍未看见曙光。
告别价格战
随着全球风电产业进入低谷,中国风电市场放缓,风电设备制造商也随之进入低潮期。
以往靠“价格战”取胜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对风电设备厂商来说,升级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是唯一途径。
在“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等18项重要标准及《风电场介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出台后,各风机企业开始进行低电压穿越改造的技术准备。
与此同时,国产风机制造商还面临着与在中国扎根超过20年的跨国风机巨头的挑战。
“目前国际上已经非常注重发电量损失率和度电成本了。维斯塔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测量出在什么时候、有多少发电量损失。零损失当然不可能,但我们可以把发电损失率从5%降到2%;另外一个重要参数就是度电成本,这要考虑整体费用,将年发电量、风速、供电量、发电量、损失量等参数全部测量计算,得出一个实际的度电成本。”维斯塔斯集团政府关系部高级副总裁彼德-布隆曾对记者表示。
“中国风机行业需要一个同步于国际的标准。”彼德-布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