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困局难解 价格战时代一去不返
本文摘要: 华锐风电的沉浮可谓中国风电产业的缩影。 在政策刺激下的风电大跃进中,2009年,初始投资仅2000万元人民币的华锐风电装机容量跃居全...
南方的风力资源虽然不好,但目前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使风机捕捉到较低风速的风能。维斯塔斯、华锐、金风等风机制造企业都已在低风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风电行业具备最大发展潜力的市场是低风速风场,这个市场太大了。但很多地区并没有捕捉到低风速风资源,原因是三四年前技术比较昂贵,或技术效率不够高;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彼德-布隆说。
出海进行时
陆上风电遭遇瓶颈之时,也正是发展海上风电之机。
与陆地风电相比,海上风电的资源量多、品质好,且清洁环保,已成为国际风电发展的新方向。中国海上风能的量值是陆上风能的3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根据中国风能协会的报告,2012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46台,容量达到12.7万千瓦,其中潮间带装机容量为11.3万千瓦,占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9%。
尽管如此,当前完成的装机容量也与“十二五”规划相去甚远。根据规划,到2015年,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500万千瓦,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将达到3000万千瓦,风电成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电源。
海上风电虽前景诱人,但建设、开发和运行远比陆上风电复杂得多,国内企业并未具备足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
“目前中国海上风能资源评价工作还未系统开展,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查工作也较薄弱,且这些工作条件艰苦、周期长,影响了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表示。
同时,中国海上功能区划不是很明晰,海上风电开发牵涉到海洋局、海事、军事、交通、渔业等多个部门的利益。风电场项目离海岸近时,会和渔业、生态保护问题发生冲突;离海岸远时,又会影响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