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风电发展在逆境中寻求突破
发布时间:2014-03-24     来源: 风能产业观察
本文摘要:    中国的风电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欧美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据电监会监测,2012年,我国共消纳清洁能源发电量10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中国的风电用短短5年就走完了欧美国家15年的发展历程,据电监会监测,2012年,我国共消纳清洁能源发电量106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5%,占全部上网电量的21.4%,较去年同期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水电86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核电9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风电10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5%,太阳能发电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4.4%。
 
  毋庸置疑,中国已成为“风电大国”,然而“大国”在迅速崛起后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使得“风电大国”与“风电强国”之间仍有一定距离。
 
  寒潮来袭行业面临窘境
 
  虽然我国已是风电第一大国,但国内严峻的“弃风”和“消纳不畅”仍让风电业十分窘迫。
 
  从三年前开始,中国风电行业进入复杂的“调整期”,由于风电发展无序、电网建设相对滞后以及新能源发电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下游风机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方面是行业标准缺失、准入门槛过低,中国风电设备厂商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另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带来的行业发展困境,随着利润的不断下滑,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兼并重组或含泪退出的厄运,竞争加剧、市场萎缩、业绩下滑似乎成为这个时期风电设备制造商的梦魇。
 
  回望2012年,风电企业亏损、裁员、被“双反”等都令国内风电行业寸步难行。
 
  2012年,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煤炭、钢铁、光伏等多行业普遍遇冷的大环境下,风电行业也未能幸免。2011年下半年拐点出现,风电高速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开始进入漫长的寒冬。
 
  首当其冲的是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市场不景气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订单减少。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员停产,实行战略收缩以度过寒冬。其中,华锐风电三陷“裁员门”更引起了广泛关注。风电大鳄的一系列裁员动作再次折射出风电企业的经营困境。
 
  遭殃的不仅是中国风电制造商,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也不幸“中枪”,遭受严重亏损。据报道,已在华设立6家工厂的西班牙歌美飒风电2012年一季度在华销售下降超过50%,世界最大的风电企业丹麦维斯塔斯已关闭了三家风电企业中的一家,印度SUZLON公司也宣布将出售其在华的生产部门。中国风电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由此可见,风电机组价格持续下跌,逼迫外资风电企业纷纷逃离中国市场。
 
  中国的风电企业在国外市场也遇到了麻烦,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2012年12月18日做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应用级风塔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裁定中国应用级风塔存在44.99%—70.63%的倾销幅度,业内担忧欧洲市场会“跟风”对我国风电实行“双反”。
 
  “弃风”问题更是风能专委会对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山东、甘肃、新疆、河北以及云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风电企业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统计覆盖的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869.1万千瓦,占全国风电并网容量的42%。
 
  政策频出孕育行业新机遇
 
  面对“寒冬”,相关政府部门没有坐等行业就此低落,作为国家的行业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动作频频: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行业提振信心,按照规划,“十二五”时期,可再生能源新增风电装机7000万千瓦,累计并网运行风电1亿千瓦;连续下发文件促风电并网,如《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力推蒙西风电试点,试点核心即要将蒙西当做麻雀解剖,找出阻碍中国风电并网、消纳的真正原因和解决措施;开辟风电新蓝海,低风速、海上、高海拔等风电项目开发正式提上日程。
 
  2012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加强风电并网和消纳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通知要求,把保障风电运行作为当前风电管理的重要工作,鼓励风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采用蓄热电锅炉、各类储能技术等促进风电就地消纳的试点和示范工作,加快建立风电场与供热、高载能等大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机制;各省(区、市)风电并网运行情况将作为新安排风电开发规模和项目布局的重要参考指标,风电利用小时数明显偏低的地区不得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确保风电特许权项目的并网运行和所发电量的全额收购,不得限制特许权项目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批复的示范项目的出力。此外,《国家能源局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开发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增补部分省、自治区“十二五”风电核准计划项目的通知》等也相继出台。
 
  破除体制障碍让风电“稳健”发展
 
  来自能源界多位专家认为,我国要从根本上破解市场消纳的瓶颈,仅靠电网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不够的。消除体制障碍,建立一套有利于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是推进风电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发展风电是我国能源战略中一个稳定而重要的方向,风电将成为中国能源一个绿色支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指出,“但由于在技术、管理、特别是体制机制上存在一系列问题,我们不能指望风电的发展会一帆风顺。”
 
  据了解,欧洲近年来风电并网率高、市场消纳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了严格的监管体制。据欧洲风能协会主席ChristianKjaer介绍,为确保风电获得优先并网的机会,欧盟设立了一个对27个成员国都具有约束力的目标,到2020年要保证10%的电力来自陆上风电,还要有部分来自海上风电;同时,欧盟还在法律上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监管框架,各成员国要做到“不被起诉”,就要定期向欧盟报告其电网发展情况及风电并网情况。
 
  不过,令风电界人士欣慰的是,我国风电发展中的体制性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指出,我国传统能源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风电等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我国要加快风电发展,必须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和束缚。”刘琦强调指出,一要加强电力系统建设,扩大配置风能资源的范围,建立更大区域的电力市场,推动风电在更大的电力市场中消纳;二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落实可再生能源法,完善配套政策,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促进风电全额保障性收购;三要优化风电开发布局,坚持集中开发与分散发展并行。优先建设市场条件好的陆上风电,积极稳妥发展海上风电,保持适度风电建设规模;四要创新风电利用方式,适应风电间歇性的特点,开发动热农业提水灌溉,促进风电就地消纳。五要加强同世界风电技术发达国家的合作,提升风电装备水平,增强中国风电企业创新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