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风电企业“裁员门”引发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4-03-14     来源: 风能产业观察
本文摘要:    华锐风电爆发裁员门  今年以来,华锐风电有关裁员的风波不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5月初,多名毕业生在微博上爆料,称去年
  
  华锐风电爆发“裁员门”
 
  今年以来,华锐风电有关“裁员”的风波不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5月初,多名毕业生在微博上爆料,称去年年底刚和华锐风电签订“三方协议”,却突然遭遇解聘,“还没去上班就被裁掉了”。当时大多数企业的招聘都已结束,这些毕业生错失机会面临失业。其实,早在“解约门”相关应届生多次上公司谈判毫无结果的同时,公司老员工已在网上透漏,华锐风电已经变相裁员,研究人员要么调离岗位去现场,而现场又采取降补助措施;要么主动辞职。
 
  11月15日,华锐风电发布部分岗位停工放假通知,决定对351名员工执行带薪放假。假期至公司恢复生产结束。首轮放假员工涉及北京总部、盐城基地、包头基地、白城基地和酒泉基地。通知称,公司业务受整体经济形势低迷和产业政策紧缩的不利影响,生产经营面临调整,众多岗位开工不足或已停产,大量员工已无工作任务安排,集团决定对开工不足或者停产的相关岗位人员执行停工放假决定。
 
  11月23日,华锐风电在位于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文化大厦的公司总部19层,张贴出一份新的《关于部分岗位员工停工放假的通知》。《通知》公布了21名被停工的员工名单,其中男员工20人,女员工1人;停工放假自2012年11月23日开始,至公司恢复正常生产,正式通知复工之日止。《通知》的落款日期是22日。
 
  与15日发布的停工内容一样,这一轮“被放假”的员工也能在30日内正常领取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30日后,公司按照北京市最低的工资标准80%支付基本生活费,公司在员工停工期间为员工缴纳基本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放假期间,公司不再向员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之外的任何奖金、津贴、补贴和其他福利款项。
 
  12月6日,华锐风电第三批“放假人员名单”公布,共涉及35名员工,加上之前的371名(第一批350人,第二批21人),华锐风电“被放假”人数已增至406人,占到公司总人数的14%。
 
  据了解,由于市场订单减少,自2011年以来,诸如金风科技、华锐风电、吉鑫科技这样的新老“贵族”们都出现过大批裁员的现象,更多的企业则因订单量持续下滑而被迫关闭厂房,停机检修。相关员工随之长期待岗、或者降薪。不少员工为谋发展不得以选择辞职。
 
  而拥有品牌及质量优势的国外品牌也未能幸免。全球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今年初宣布将裁员3000人,其中中国区裁员400人。另一巨头印度苏司兰公司则被曝关闭在中国天津设立的工厂。
 
  裁员是为前期的疯狂扩张买单
 
  从去年开始,风电政策开始转向,大规模的项目审批受到限制,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不断出台,准入门槛被不断提高。种种问题开始不断暴露,企业“裁员”似乎成为之前爆发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布局各地市场是过去几年各大风电厂商的基本市场策略,而如今,以“裁员”为表征,各大厂商不得不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
 
  “其实,2011年国内大部分风电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唯有今年比较突出,裁员只是前期的疯狂扩张留下的‘后遗症’。”某风电企业前老总表示,前几年,风电厂每年都是以翻番的速度在发展,增速均超过百分之百,这两年才降到了60%和40%的发展速度。而大量风电类上市公司2012上半年的业绩报表显示,这些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均不太乐观。
 
  “受全球经济影响,风电设备需求不振,而我国风电企业前期的扩张步伐过大,导致如今经营情况不济。然而,致使风电企业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是风电技术迟迟未能向更高层面进行突破,连累其市场竞争力下滑。”一位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这样说道。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今年受全球经济疲软的影响,包括风电在内的新能源发展遭受波折,行业景气度不佳。同时经过近年来的高速发展,陆上风电产业也累积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行业景气度不佳的情况下进一步暴露出来。
 
  “全球风电行业俨然已经进入冬季。在能源日益紧缺的今天,风电是我国新能源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可观。但问题在于,接下来该怎么过冬、该怎么去迎接冬去春来,这是市场和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说。发展速度的下降导致企业产能的减少,加之风电产业成本的上升以及对技术的高标准严要求,“裁员”似乎就成为了企业自救的无奈之举。
 
  风电产业面临市场格局调整
 
  不管是通过“裁员”,还是“高层减薪”,为了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存活下来,风电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如今的风电产业面临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能够跨越过去的企业生存下来,无法跨过去的,只能被淘汰。
 
  一些投资者对如今的风电行业表示悲观:未来中国风电产业将逐步走入成熟发展期,利润会不断下降;在经历了近5年的暴涨之后,增长的幅度和空间相对有限;不断发生的风场事故也意味着,未来,风机事故即将进入高发期,风电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专家表示,风电企业“裁员”的背后是风电市场行情不佳,以往硬拼硬打的企业很难再现昔日风采,而“背靠大树”的拥有国字头背景的企业将逐渐脱颖而出。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主管彭澎表示,随着今年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很多行业的用电量持续放缓,加之限电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年的风电企业会很难过。裁员仅仅只能缓解‘症状’,绝不是生存之道。”
 
  “不可否认,在风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过快、过于集中等问题,很多设备在配套政策并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大规模上马了,所以导致现在裁员等一系列问题爆发出来。”全球风能理事会中国项目主任乔黎明表示,今年的形势更加严峻。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所主任林伯强认为:“风电的问题和太阳能是一样的。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只是太阳能找到了国际市场。而风电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消纳的问题。现阶段,首先要解决风电并网的问题,以及对风电企业的补贴到位。”
 
  虽然风电产业目前面临极其寒冷的“严冬”,但是并不代表其“大势已去”。今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其中多个数据表明了风电利好的大方向:如到2015年,投入运行的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kW,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kWh,在全部发电量中占比超3%。这说明,未来三年风电装机仍有5000万kW以上的缺口和机会。
 
  另外根据我国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GW,2020年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GW。按照目前风电整机产品价格估算,未来3年,我国海上风电设备投资约190亿元。到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设备投资额将达1100亿元。这对于国内具备海上风机生产制造能力的风电设备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结语:

     裁员并不能解决风电企业的根本问题,只有更加科学和理性地逐步规范和解决制约风电发展的问题,同时也要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将“走出去”作为行业趋势。在摸索中前进时,中国风电行业也要不断吸取教训,强化自身优势,才能迈向健康发展的道路。(风能产业观察)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