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风电标准化进行时
发布时间:2014-01-07     来源: 《中国风电》
本文摘要:风电标准化进行时——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发电标准处处长汪毅本刊记者 吴可仲  从大到强,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这是我...
风电标准化进行时
——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发电标准处处长汪毅
 
本刊记者 吴可仲
 
  从大到强,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这是我国作为世界风电大国重新明确的风电发展新思路。近两年来,风机故障、风电脱网等事故不时发生,这与行业标准缺失不无关系。中国风电行业要完成从大到强的转变,需要标准化工作跟上产业调整步伐。伴随这一发展新思路,中国风电行业技术标准正在加速制定。
 
  为了推动风力发电标准化建设,在2004年,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就组建了电力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一系列标准的制订工作,为风电的起步发展和《新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再到一系列标准的立项、制定、讨论、颁布,中电联标准化管理中心发电标准处处长汪毅可谓是见证了风电标准从缺失到完善的点点滴滴。
 
  据汪毅介绍,中电联在风电标准化建设中一直承担着重要角色,是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同时也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七个工作组中风电场运行维护组和并网管理组两个组的组长单位,负责风电场运行维护和并网管理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中电联作为具体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的专业化标准委员会组织体系的建设,并对所有标准的计划、管理、执行进行统一管理,和国际惯例一致,负责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常管理工作。”汪毅说道。
 
  据了解,中国的风电标准化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成立,成为中国第一个负责全国风力发电机组标准化工作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此外,与风电国家标准密切相关的中国气象局、中电联、全国纤维增强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也分别负责风能资源、并网风电场、风电机组材料、风电电线电缆等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在2010年 ,国家能源局正式成立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据汪毅介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标准化工作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所有标准的提出、技术审查、技术水平的确定,都要通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最终作技术把关和技术归口。能源行业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设计、施工、运行、并网管理、机械设备、电器设备以及气象观测7个组。该委员会由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部门共同支持并参于组建,国内主要行业协会、整机制造商和风电场开发运营商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据悉,到目前为止,电力行业的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有37个,中电联代为管理的全国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有13个,担任2个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单位、智能电网工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光伏标准化工作组并网组长单位,同时指导特高压交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其中,能源行业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组长单位主要涉及到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设的运行组和并网组。组织机构相对健全,覆盖了水电、火电、核电、风电、光伏、光热、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等发电领域,同时也涉及到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网领域。
 
  2013年11月27日,为了更好地促进风电标准化工作,满足我国风电发展的需要,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召开秘书处工作会议。国家能源局决定调整标委会工作机制,委托中电联作为标委会秘书处的技术支撑单位,并派员担任副秘书长职务;决定将标委会下设的七个专业组调整为七个分技术委员会,中电联总体协调。汪毅认为,“调整标委会工作机制,将中电联提升为技术支撑单位,这些都有利于风电的标准化体系加速制定完善。”
  
标准化体系成型
 
  谈及风电标准体系,汪毅介绍道,一般而言,标准分为四级层次,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分别由相关的政府部门主管,企业标准由企业进行颁布。据汪毅介绍,“企业标准严于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就风电行业而言,主要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大类。”
 
  “随着风电技术、开发规模、开发深度不断向前发展,中国风电标准体系正经历一个不断健全和完善的过程。”汪毅认为,风电产业的迅速崛起产生了更高的标准需求,要求尽快完善标准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目前,随着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在政府及业界的支持下,各相关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涵盖风电机组整机、零部件、材料、设计、测试等多个方面的中国风电标准体系。以并网型风电机组相关标准为例,2001年以来,我国已颁布实施国家标准数十项,标准内容涵盖风电机组的安全要求、产品性能、产品方法以及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要求等。
 
  除国家标准外,目前各相关行业也针对风电发布了诸多行业标准,如电力行业标准《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 ?666--2012)、《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796--2012)、《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12)机械行业标准《JB/T 10427-2004 风力发电机组一般液压系统》等。同时,一些风电设备企业也依据自身实际,实施了严格的企业标准,以此提升产品质量。汪毅坦言,“从行业发展实际来看,这些标准在指导风电机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风电场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汪毅介绍,在构建风电标准化体系过程中,中电联明确分工,广泛征求意见。“在制定风电并网标准时,我们首先是召开相关的专题会,特别是到西北、东北一些风电基地征求意见。其次是向行业征求意见,范围广泛,覆盖了发电、电网、设备制造、高校、科研各家有代表性的单位。”
 
  如今,中电联的一些重要标准制订工作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其中,国家标准《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11)和能源行业标准《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规范》(NB/T  31003—2011)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经编制完成,并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颁布。中电联经过多次协调、意见征求,在编制过程中,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等起草单位一道,克服了两个标准不同归口管理部门、不同管理流程以及国、行标技术协调等许多困难,圆满完成了标准制定。另外,《风电场电能质量测试规程》(NB/T31006-2011)也已批准发布,《风电场调度运行管理规范》和《风电场功率预测规范》已经通过技术审查。
 
  现在,风电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在汪毅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随着风电开发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标准化体系还需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风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以及风电场的规划、施工、运维、管理要求。”
  
并网标准之重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承认,风电并网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困扰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汪毅指出,风电是一种波动性、间歇性电源,而电力系统是实时平衡的,风电的波动需要通过常规电源的调节和储能系统来平衡,这是长期困扰风电并网的最大难题。
 
  “我国风电机组、风电场入网标准及检测标准缺乏或滞后,制约着风电并网大规模推进。”汪毅认为,破解风电并网难题,突破风电产业发展瓶颈,标准是关键,这主要涉及风电场接入电网、风电场并网性能检验及风电场调度等几个方面。
 
  在汪毅看来,风电开发最终目的是并网发电,但不同电源有着各自不同的自然属性,如果电能质量不达标,电网安全、用户的服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一系列风电接入电力系统与检测的标准已经颁布实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陆续发布了一系列风电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风电机组的设计、生产、安装、试验检测和并网等各个环节;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行业多项风电标准,对风电一些技术问题进行规范。
 
  “风电并网管理领域涉及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指标要求,包含近20项标准。”据汪毅介绍,目前,一些重要标准如《风力发电场功率预测技术要求》、《风力发电场无功配置及电压控制技术规定》、《风力发电场并网验收规范》、《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建模及验证方法》、《并网风电场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规范》、《电力系统接纳风电能力评估标准》等标准项目也正在按照计划进度稳步推进实施。
 
  “中电联的并网标准化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新能源并网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在标准化组织建设、标准制修订以及重要标准推进等方面开展工作,”汪毅对记者说道。据了解,目前中电联主抓的风电并网系列标准已得到整体推进,《风力发电场并网验收规范》、《风电场并网性能评价方法》等一批重要标准也相继颁布实施。
 
  在汪毅看来,从国家标准到行业标准,再到企业标准,涉及风电并网的各级标准相继出台实施,有效解决了风电场建设没有规范、接入电网没有标准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长期困扰风电发展的并网难题。
 
规范而非限制
 
  除了风电并网问题之外,谈及近年来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汪毅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产能过剩、弃风限电等暴露出的是风电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不配套造成的。
 
  “与光伏相比,中国的风电产品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难以走出国门,归根结底还是质量问题。”汪毅认为,缺乏严格的标准准入做规范,行业就容易形成市场乱象,最终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需要有标准对设备的质量进行规范。随着风电设备制造业准入门槛被提高,以及风电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可以淘汰落后企业,优化经营环境,有利于整个设备制造业有序发展。”
 
  另外,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和“弃风”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一系列问题曾被业内人士讽为“掉链子”,当然,在“掉链子”的背后是国内风电场并网标准缺失以及技术滞后之痛。
 
  此前,在一些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有业内人士担心设定的技术标准要求过高,在实践中将不是促进而是限制了风电的大规模发展。
 
  对此,汪毅称不必过于担忧。“标准化建设更有利于淘汰一部分技术水平较差的风机制造企业,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汪毅认为,“完善风电标准体系也有利于促进大型的风机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风电控制技术研发能力弱,基本上还是跟在国外企业后面模仿,质量工艺还有很大提高余地。对风电机组的运行,特别是与电网的相互适应方面研究不够,低电压穿越能力并网性能方面的滞后与大规模风电开发不匹配。汪毅认为,“风电在发展初期,电网电源没能做好统一的协调规划,这是出现并网消纳问题的根源。”
 
  此前,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写《风电并网技术标准》也遭到部分企业非议,在这些企业看来,标准的制定对风电并网提出了过高的技术门槛,使部分风电场无法并网。
 
  “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初衷是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对风电行业发展进行规范。”在汪毅看来,标准的制定会充分征求行业意见,范围涉及风电业主、电网、设备商、科研院所等,不会出现偏袒、限制发展等情况。
 
难题待解
 
  “尽管风电标准化工作已经小有成效,但依然还面临不少问题,”汪毅坦言。虽然如今“弃风”情况有所缓解,行业整体有所复苏,但汪毅认为,整个行业还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细化,深入完善标准体系来支撑。
 
  目前,风电行业已制定出台的标准门类很多,还有各大企业自身制定的企业标准。理顺各级标准之间的关系,需要各方协调和统筹。汪毅认为,近年来行业发展迅速,也对相关制造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前标准中的关于风电设备的技术标准还需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如何在新启动的标准体系制定工作中吸纳原有的标准考验业内智慧。
 
  另外,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不断升温,因此,如何将制定出台的国内标准体系及时与国际标准接轨,为企业“走出去”扫清技术标准壁垒,也引起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热议。“由于自身没有通行的标准而主要依据欧洲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测和认证,这对‘走出去’的风电企业很不利。因此,及早制定出中国的标准体系并使之尽快‘国际化’已迫在眉睫。”汪毅认为,在制定国内的风电标准时,应该广泛借鉴和吸纳国际标准,但与此同时,对于国际标准中不适应中国发展条件的内容,应该及时向国际标准指定机构反馈,并提出修改意见。
 
  “标准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管是电网公司、风电场业主还是风电设备商,都希望能有完善的标准来规范发展,但是很多标准做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汪毅补充道。
 
  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风电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参与意识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汪毅表示,标准体系的制定过程非常困难,需要与各大企业进行交流,征求意见,摸清行业真实发展情况,仅凭一家之力很难实现。“中电联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注重标准的广泛参与、使其更具实用性。”
 
    在采访的最后,汪毅发出呼吁,希望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标准体系框架相关行业、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等能够积极参与,通力配合,尽早建设一套完善且符合我国风电发展实际的,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的“先进的风电标准体系”。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