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电等新能源发展面临新困境
本文摘要:风电并网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风电的规划和电网的规划衔接不够;其次是风电建设周期短、建设简单,而电网建设复杂、工期长,审核也相对麻烦。风电并网消纳不畅在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但是在我国尤其严重。
2014年光伏产业开始好转,这让许多人松一口气。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0%,其中,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230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100万千瓦。光伏发电累计上网电量约1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甘肃、新疆和青海累计光伏电站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445万千瓦、367万千瓦和365万千瓦。新疆新增并网光伏电站容量最大,达到90万千瓦。浙江、江苏和广东累计分布式并网容量最多,分别达到70万千瓦、53万千瓦和42万千瓦,其中,江苏新增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最大,为27万千瓦。
再来看看风能。当前我国已经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但是下游不景气逐渐传导至上游制造企业,行业低迷态势日渐凸显。2005~2009年,中国风电行业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保持在8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0年以后,“火热”程度迅速下降,增长率放缓。到2011年,行业开始出现十年来首次负增长;2012年整体进入寒冬,全年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5%以上。从企业角度看,在全球排名第二的华锐风电2012年1~9月净利润亏损高达2.55亿元,而2011年同期其净利润为9亿元。三一集团风电业务也开始大幅收缩,其在各地的产业园8月就已经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且裁员过半。此外,2012年7月我国风电企业在美国遭遇“双反”,高额关税逐渐致使它们退出美国市场。究其原因,当前我国风电困境主要表现为:地区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即东北、西北、华北,这与电力主要消费区域相对脱节,需要更加完备的电网建设。眼下,国家已经开始颁布政策推动风电并网,国家电网公司也加大力度解决消纳问题,预计后期仍有内容值得期待。
国家能源局2014年的目标是全年新增装机容量1800万千瓦。截至2014年6月,国内装机容量已经达到9858万千瓦。若1800万新增装机容量实现,今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1.1亿千瓦。目前国内风电装机速度大概在每年2000万千瓦,2015年国内风电装机1.2亿千瓦应该没有问题。但1亿千瓦的规划接纳能力滞后与装机速度。随着风电厂商抢装风机,风电并网的难题,将在明年更加严峻,弃风量将进一步加大。风电项目的接入与消纳难题,导致每年有大量的风电资源被浪费。弃风量居高不下的原因是风电装机主要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地区,但是这三块区域电力消纳能力比较小,电网建设不足,风电并网困难,造成浪费。
风电并网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风电的规划和电网的规划衔接不够;其次是风电建设周期短、建设简单,而电网建设复杂、工期长,审核也相对麻烦。风电
并网消纳不畅在世界各地都会出现,但是在我国尤其严重。原因包括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集中开发、升压上网、远距离传输这种模式,并不适用于中国风力发电的条件。这种模式使得风力发电的调峰电源、
电价调节都不够灵活,也制约了风电并网的一些解决途径。包括五大发电公司与风电厂商的利益博弈,火电与风电效益差别等,都制约着风电的发展。对于中国新能源目前的风电市场来说,市场化是解决风电入网的最关键途径,同时还需要审批、政策等同步发力,风电市场才能更为有序地发展。
(新闻原标题:光伏、风电发展折射出的中国新能源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