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电力信息化如何“破茧成蝶”?
发布时间:2014-01-19     来源: EP电力信息化网
本文摘要: 信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信息化正是这场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肩负国计民生重任的电力行业加入这场革命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要求下的神圣...
 
    信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革命,信息化正是这场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肩负国计民生重任的电力行业加入这场革命是发展生产力这一要求下的神圣历史使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非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是科学技术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中可以转化为更为强大的生产力,达摩克利斯之剑就在我们面前,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运用它。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多年头,但信息化的过程是伴随电力企业改革进行的,在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在用信息化的科技手段武装我们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我们又为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停的剔除生产方式中阻碍生产力的因素。于是,很多既成的信息化成果被新的信息化内容草率的覆盖掉了。原本许多本来应该在升级中的进一步完善的软硬件资源,简单地被新的资源取代了。这些情况比较常见,就如MIS系统建设为例,会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由于某个下属部门的位置迁移,部分网络被迫重新布线,当几次迁移之后,不但网络的布局开始混乱,而且,许多网络硬件资源被迫闲置,或提前报废;由于企业业务的扩大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数据库容量或网络带宽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进行设备升级和数据库系统的升级,因为软硬件发展的不平衡,全面升级费用很高,所以只是部分升级,而整个系统的性能受到了影响,出现了好马拉破车的局面;由于企业的机构改革或经营重点的改变,原有的软件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于是进行软件升级,可原有软件的接口不足,软件资源的重用性差,所以软件升级变成了重新开发,大大增加了费用和时间;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总体规划和合理的优先顺序,各部门由于其狭隘利益或主观性,造成了重复开发或被动的二次开发,其结果不但是软硬件接口的不匹配、各部门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而且是人力物力资源的最大浪费。——这只是一些常见的现象。虽然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本身还是一种探索,尤其对于那些电力行业的老企业,无法找到一种亘古不变的真理和模式让我们套用。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的特点
 
    电力企业系统庞大,结构复杂
 
    电力企业相对于普通的企业,是相对比较庞大的系统,尤其对于老的国企尤其如此,不但下属部门较多、人员众多,而且地域跨度较大。
 
    系统的最终目标和内容常常难以确定
 
    如电厂的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的种类成千上万,其规格型号、归属部门、安装位置等等千差万别。信息系统要管理的内容、达到的效果及运行后的状态等等涉及的内容很多,很难通过调研完全确定所有的内容。
 
    信息化建设难以由技术人员独立完成
 
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益而过渡到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上去,计算机系统是促进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企业的领导不打算实行标准化管理,还没有迫切要求以效益为中心来管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