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电力设计企业如何融入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1-29     来源: 《 中国能源报 》 记者 傅玥雯
本文摘要: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十多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时期,国内电力设计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市场萎缩、利润下滑等问题的困扰,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电力行业以及勘测设计行业也经历了政策调整。
 
  话题三:
 
  电力设计企业市场始终多变
 
  中国能源报:我国现在处于电力建设高峰的后期,电力建设速度减缓,随着国内市场萎缩,许多电力设计企业选择走出去,如何评价目前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此,电力设计企业应如何定位?
 
  李爱民: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确立厂网分开之后,我国解决了缺电问题,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力设计咨询行业队伍迅速扩张。2007年,电力设计乙级资质评估下放至地方,地方电力设计院大量扩张。乙级资质评估下放的四年间,电力设计院数量翻了一番。以广东省为例,一年就增加几十个设计院,现在广东电力设计单位达100多个。
 
  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会有饱和,我们的设计施工能力也会有饱和。目前,电力设计施工市场还在增量中,但设计咨询行业应该重视存量市场。以目前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来说,电力设计行业应予以关注,但主导权还在于业主。
 
  以水电为例,水电设计是龙头,以流域为单位,其项目工期长、各个流域条件不同、水电机组参数不同,水电设备制造跟着设计走。相较于水电设计,火电的设计院数量更多,标准化也更多更细,且设计跟着制造走,同质化竞争更厉害。国外多是设计制造一体的工程公司,而我国电力行业的制造、建设、运行标准不同。目前各院的发展不平衡,如东北地区电源项目,江苏、浙江电力设计院受到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本地市场萎缩。各电力设计院战略定位多为咨询公司或者工程咨询公司。
 
  目前,国内的总承包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拿到总承包项目的多在非电行业。电力设计院走出去多为“跟团”,如跟着设备制造厂商、窗口公司等。以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去的经验来看,有实力的电力设计企业熟悉商务能力和相关法律法规之后,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去。
 
  话题四:
 
  利用对标工作改造中国标准体系
 
  中国能源报:中国电力企业正不断开拓海外市场,那么,中国和国际电力设计对标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李爱民:电力企业走出去会遇到中外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我协会开始承担翻译电力行业设计标准的工作,目前主要的标准已经翻译完毕,可供协会会员单位走出去使用。
 
  从2010年开始,我们发现了新的问题,我国电力行业的标准体系是按照专业来分,如设计、施工、制造等,且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外的标准体系是分为标准和法规,其中,法规是强制性的,标准是行业协会制定的,且是推荐性的,这就与我国的标准体系有矛盾了。在标准体系的讨论上,争议很多,如将标准分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相当于国外的技术法规,设计安全、环保、资源等)和协会标准,取消行业标准,企业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但要高于国家标准,国标之外的标准选择由市场决定。但目前我国行业标准各出各门,难以推进。
 
  在目前我国的标准体系不能参照国际惯例的基础上,我们就必须找出国内外标准的差别。对标工作于2011年启动,目前已经有23个组的对标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其中17个组的标准已经验收完毕。每个专业的对标工作有些不同,但基本覆盖了国际标准、国际组织标准、当地通用标准,基本能够满足电力设计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对标来改造我们的标准体系。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