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源的运维布局
发布时间:2014-10-23     来源: 天源科创
本文摘要:天源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九年的时间了,从一个10多个人的公司发展到目前拥有1700多名员工的专业化服务公司。
 
  【平台】
 
  对杨华来说,2014年7月21日是他最为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天源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系统上线。至此,包括风电场监控及预警平台在内,这家公司已经完成了两大平台建设,这对计划明年上线的备件物流网信息化平台具有很好的导向价值。用项目总监Wolfgang的话来表述,就是“我们希望所设计和实现的都是能够带动行业的发展。”
 
  Wolfgang曾在欧洲制造商Nordex和REpower任职,在中国拥有15年的工作经验,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便是把铁路行业的一套系统引进到风电行业。
 
  此事引起了金风的关注和兴趣。于是,2012年6月,Wolfgang受邀承担完成天源业务调研以及运维管理方式变革项目的任务。经过多项调研,2013年春节过后,金风决定开启名为“风电场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的项目,并在全球招标最合适的软件供应商共同参与,这意味着此项目真正汇集了全球智慧。
 
  据项目经理介绍,这个项目以技术可追溯性和财务上的透明性为目标,建立以资产管理为中心,以服务工单为主线、成本管理为辅线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核心资产与服务全过程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积累机组运维大数据。
 
  值得关注的是,上线后的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系统已实现了从风电场接货、吊装、调试到质保维护以及质保外运维的管理,涵盖了机组20年全寿命周期。从系统构成看,它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平台,主要包括机组服务BOM、故障树管理、工艺标准管理、现场项目管理、服务工单管理、KPI报表体系,并可与SCADA、OracleEBS等信息化系统实现集成,以提升风电场服务业务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和效率。
 
  令人期待的是,在未来两年,天源风电场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系统可实现包括机组运行数据和服务维护工单数据在内的大数据积累,构建跨业务单元的大数据平台,挖掘机组运行维护过程中有价值的数据,探寻海量数据的规律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机组研发设计优化、质量改进、物资供应、备件消耗以及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支持。
 
  在谈到这一项目的成功要素时,这个项目组成员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金风自行设计大数据库结构的水平,而软件开发商的平台和经验只能是辅助条件。此外,不能忽略的一点,是杨华看重的天源“自主设计服务管理软件系统”的能力。其实,早在2007年天源就获得数字化风电场系统软件著作权,自主研发设计风电场系列管理软件超过几十个,并在400多个风电场得以应用。
 
  按照预期,2014年天源要将质保期内的8000多台机组接入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平台,到9月30日已完成了接近80%的质保期内机组的接入。“但接入过程并不怎么顺利”,杨华这样解释说,“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有些风电开发商最初并不情愿把自己的风电场接入天源的平台。即便还在质保期内的机组,也是天源实施接入计划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但他相信只要开发商能够逐步认知此系统的作用就会有实现目标的那一天。”
  天源也用实际案例说服了很多客户。
 
  举一个例子,2014年2月的一天,山东某风电场,天源监控中心的监控工程师通过风电场监控及预警平台发现1号机组振动模式异常,通过软件判定很可能是叶片出现了问题。于是,监控中心的工程将预判结果通知了区域监控工程师和现场服务工程师。不到2个小时,现场工程师将1号机组叶片出现的“鼓包”问题反馈给监控中心,并提出修复请求,问题快速解决,避免了经常出现的叶片损坏导致的重大损失。
 
  杨华告诉记者,监控平台能够发现机组的“亚健康”运行状态的秘密,源于天源针对不同机型建立的预警模型,这是也预警系统的核心技术。杨华乐观地预计会有更多的业主愿意把自己的风电场接入天源的平台,这可能是天源占据运维市场另一制高点的开始。天源的监控平台正在全球扩展,将实现“北京总部+全球9个监控中心”的布局模式。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