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电外送”给新疆带来了什么?
本文摘要:3月10日,新疆的天气乍暖还寒,羊年春节的氛围刚刚散去,由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天山换流站联变扩建工程在料峭的寒风中开工建设,标志着新疆2015年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已经全面开、复工。按照规划,2015年,新疆电网建设投资将高达150 57亿元,开工750千伏准北等106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
无论从国家的需要还是新疆自身发展的需要看,我们都要全力争取“
疆电外送”。要把“疆电外送”作为主打战略,由自治区和
国家电网公司共同携手高位推动。
—摘自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疆电外送”给新疆带来了什么?
3月10日,新疆的天气乍暖还寒,羊年春节的氛围刚刚散去,由新疆送变电工程公司承建的天山换流站联变扩建工程在料峭的寒风中开工建设,标志着新疆2015年电网建设重点工程已经全面开、复工。按照规划,2015年,新疆电网建设投资将高达150.57亿元,开工750千伏准北等106项110千伏及以上工程。
同日,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两会”的新疆代表,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同一件事—“疆电外送”。代表们建议,加快新疆±1100千伏准东-华东(皖南)和±1100千伏准东-成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批复核准工作,同时尽快开展新疆—巴基斯坦特高压输电通道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能源互联互通,加快能源互利合作。
由此可见,促使大规模特高压“疆电外送”这一关系国家能源安全的重点工程全面建成,完全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定位。
“疆电外送”新疆的必然选择
我国能源分布与能源需求不均衡,电力等能源发展已成为制约东部和中部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重要的煤电和水电基地均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地区,与中、东部用电负荷中心的距离一般都在1000至4000公里以上,客观上决定了我国能源和电力发展必须走远距离、大规模输电和全国范围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之路。
而新疆的优势是地大物博,资源非常丰富。资料显示,新疆的石油预测资源量达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年日照总时数2550-35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风电可装机容量接近1亿千瓦以上。
近年来,自治区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电源建设取得了快速增长,截止2014年底,新疆电源装机5280.8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八,其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自治区的电力消纳能力的增长。
鉴于疆内发电量严重过剩的情况,其消纳市场至关重要。而新疆当地的电力消纳市场空间有限,需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开拓资源的消纳市场空间,特别是电力消纳空间。
如何实现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内地和周边一些国家提升电力市场消纳空间,实现共赢和多赢?“疆电”大规模外送无疑就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将新疆的煤炭、风能、太阳能等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后,通过“疆电外送”把富裕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内地电力市场进行消纳,拓展电力市场消纳空间。当前,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因此,可以依托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输电技术来打造“一带一路”输电走廊,通过“疆电外送”将境内富裕电力输送到巴基斯坦等电力相对匮乏地区,实现与周边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将新疆的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对于新疆能源而言,“疆电外送”就是带动新疆经济腾飞的支点。
2013年5月3日,新疆首条横贯天山的750千伏凤凰-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正式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新疆五大煤炭基地之一的伊犁终于进入了大规模“疆电外送”的时代。对此,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一名领导这样评价:“750千伏凤凰-乌苏-伊犁输变电工程的建成投运,对促进伊犁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不亚于伊犁人民期待了百年的精-伊-霍铁路建设。现在煤电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伊犁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项目的启动,将会使伊犁插上腾飞的翅膀。”
由此可见,“疆电外送”在有效盘活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拉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使资源开发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各族群众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从全国能源格局来看,“疆电外送”还将大大改变“近输电远输煤”的传统供给方式,可缓解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力保国家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