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海上风电“十二五”目标眼看要泡汤 “多龙治水”痼疾如何解?
发布时间:2015-03-20     来源: 华夏能源网 研究员 吴可仲
本文摘要:近期,国家能源局对外公布《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以下简称《方案》),总容量1053万千瓦的44个海上风电项目列入开发建设方案。政府发出的海上风电提速的明确信号,在业内引起震动。
 
  “多龙治水”痼疾难解
 
  海上风电长期停滞不前,这与多年存在的“多龙治水”痼疾不无关系。
 
  据了解,海上风电光项目审批就涉及国家能源局、海事局、发改委、环保部、交通运输部等多个部委,审批职能交叉、权责不一,往往导致项目审批令出多门。即便是最终通过各部门的“层层关卡”,还得取得项目所属地方海洋主管部门的施工许可。
 
  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还涉及到海洋渔业、军事用海等问题,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协调难度大。华夏能源网(微信sinoergy_com)研究员吴可仲认为,在一些依靠沿海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地区,基本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海洋经济产业链,地方政府不会轻易将宝贵的近海、滩涂等地拱手相让,因此,本来“高大上”的海上风电新能源到了地方不一定会受待见,甚至还会被排斥、阻挠,从而延长了项目前期工作周期。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易跃春曾透露,海上风电项目海域使用论证获得许可、通过海洋环评、通航安全论证的周期一般都需要2年以上。如此繁琐漫长的审批周期,直接拖累了项目进度。
 
  在第一批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一些项目仅审批一项就得花费数年时间,无形中增加了成本。如今,距离2010年公布的首轮特许权招标结果也已经数年有余,但项目仍未全部动工建设,海上风电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时值“十二五”收官之年,海上风电规划目标落空基本没什么悬念,想在“十三五”实现跨越式发展又谈何容易?多年的发展教训表明,任凭产业蛋糕画得再大,体制、机制问题没理顺,必定会造成行业发展失衡。
 
  欧盟提出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达到40吉瓦。国外权威机构统计,2013年英国海上风电装机达3.67吉瓦、丹麦1.23吉瓦、比利时56.55万千瓦、德国50.8万千瓦,中国的并网容量只能排到第五。这些欧洲小国,在海上风能开发上都比中国强大。如今海上风电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中国需要抓住机会、稳中求进,寻求海上风电的突破性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