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风电产业优化浮出水面
发布时间:2015-02-11     来源: 《 中国能源报 》记者 张子瑞
本文摘要:1月31日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新增风电并网容量为1981万千瓦,同比增长32 58%,完成新增1800万千瓦的目标。
 
  消纳等顽疾仍制约产业健康发展
 
  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并网风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1905小时,同比减少120小时,吉林和甘肃风电平均利用小时分别仅有1501和1596小时,低于1900-2000小时盈亏平衡点。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认为,处于行业最下游的风电场开发商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生存境遇,消纳不畅及拖欠补贴降低了他们的利润,不利于风电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看来,电价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关心的弃风限电和拖欠补贴款问题。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任东明认为,风电大规模并网仍存技术瓶颈。目前面临的送出通道不足,调风、调频能力不足,局部消纳能力不足,电网稳定性问题,控制管理问题,实际上都是落在技术上,需要我们自主创新。
 
  “除了技术因素,风电布局的不合理也直接影响了风电消纳。更深层的制约因素,则是市场体制没有建立起来。”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投资人士告诉记者。
 
  1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取消包括风电场在内的发电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在上述人士看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对风电行业实施管理或许更有效。“由于没有建立起正常的价格机制,一涉及调价,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就会发生激烈的博弈,致使最终的结果只是个折衷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于行业发展或许不是最有利的。”该人士说。
 
  李莉曾长期从事传统能源的研究,因而她也习惯于将风电与传统能源作对比。“风电行业面临的状况与天然气行业有相似之处,”她表示,风电行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逐步丢弃“补贴”这根拐杖的时候。“应用补贴的办法扶持产业发展,还不如使用税收杠杆调节,或许更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她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