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机组出口的战略意义及建议
本文摘要: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但是风电机组(并网型)的出口只占极小比例,而这种出口对于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巨大意义,风电机组出口将是促进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际风电市场也将是造就一流风电企业的大熔炉。
(二)尽快地行动起来
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国门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要尽快出发,尽早地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早日掌握战胜挑战的本领。
1.以投融资带动出口,尽早迈出第一步
单纯销售,简单易行,但目前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由于中国目前风电机组质量还处在提升的过程中,国外客户在风电机组出口中常常附加投资、融资、担保等金融条件,这是我们的负担,但这确实又能促成我们的出口。现阶段,很多金融机构和电力公司及电网公司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在资本层面的态度比较积极,中国风电企业应该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大规模参与市场竞争的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借助金融支持迈出第一步,熟悉海外市场的同时积累海外装机业绩。在我们具有足够的竞争能力和充分的技术储备之后,就可以更多地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甚至开展向海外的技术转移。
2.提高质量和扩大数量并举,最终实现大规模开发
无论初期采取什么方式,要在风电机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最终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提高质量水平,也包括积极创新,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突破技术贸易壁垒。起步阶段,我们不得不选择小批量的销售,拥有了过硬的产品质量,取得了必须的认证和海外运行业绩后,凭借中国制造业的巨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以大规模开发的方式进军海外市场,这样无论是在风电场开发、运输、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将具有成本优势。这是因为除了智能电网等受到政府特殊补贴的少数类别项目之外,风力发电项目普遍具有规模效应。大批量销售将最终在国际市场上释放我们的产能。
3.投资风场,把控风险,走向价值链高端
全球市场十分广阔,由于政策等因素许多国家和地区风电产业的春天还没有到来,还有很多优质的风场资源未被开发。随着各国发展新能源的意愿日益增强,各种有利政策将层出不穷,风电机组产品技术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投资风电场的回报有望越来越好。我们在出口风电机组的同时,应该加大海外风场的投资,不断走向价值链的上游。风场投资不仅会拉动风电设备出口,而且会增强我们对整个项目的掌控,减少“走出去”的风险。
(三)深度挖掘行业协会的作用
客观地讲,中国风电发展至今与行业协会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中国风电的行业协会伴随着中国风电发展的全过程,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下一步中国的风电产业要升级,风电产品要大规模走出国门,更需要行业协会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供信息
海外项目的机会其实非常众多,如果企业有进军海外的愿望,可以获取各种信息。但现实中也存在信息过多、过杂,甚至常常掺杂各种不实信息,即便中国企业最终没有受骗,也常常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行业协会借助其广泛的国际联系,可以从正当渠道提供项目信息、市场信息和政策信息。
2.市场引导
行业协会可以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长期以来的积累,对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给以引导,尽量避免企业各自为战、盲目发展,引导企业去向那些风险较小、增长稳定的市场,尝试以行业协会的力量去改善我们在国际市场的布局。当然,行业协会力量有限,但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中国的发展方向,如果还需要“有形的手”做些许调控,行业协会将是最适合的调控主体。
3.组织宣传
长期以来,中国风电行业协会在行业宣传方面不遗余力,很有成效。随着中国风电产业走出国门,发展进入新阶段,行业协会可以进一步加强组织中国风电行业的海外宣传,比如,组织更多的中国展团到世界各地的风电展会、新能源展会等等。毕竟多数中国企业对海外宣传的运作方式还不熟悉。
4.组织企业维护正当权益
随着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量的增加,贸易摩擦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去的塔筒“双反”也许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我们走出去之前,就应当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摩擦有所预见、有所准备。单个企业面对外国政府力量过于单薄,风电行业应该有组织地去应对类似的调查和裁决。我们过去缺少此类活动的经验,还需要摸索,需要不断地积累。如果行业协会能在其中发挥一些协调的作用,我们的应对活动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走出价格战怪圈,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在很多行业都异常惨烈,风电行业也未能幸免。过度的价格竞争,一方面会影响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持续的技术创新,另一方面也为我们受到其他国家的贸易制裁埋下了隐患。
在世界风电发展的大潮中,中国风电有可能也有必要通过加强与各国的技术经济合作,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各国在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上的共赢。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有合作的巨大空间。
虽然中国风电已经走上了自主发展之路,与发达国家合作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其中一个方向就是海上风电。根据行业协会统计,2013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只有39MW,同比下降69.7%,而且全部为潮间带装机,这一装机容量与欧洲持续发展的装机有天壤之别,与中国年度风电总装机量相比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中国的海上风电发展之所以停滞,有电价等政策不确定的原因,但也有技术障碍的问题。海上风电对风电机组的质量、风电场建造施工和后期的运行维护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多年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放眼全球,海上风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及早积累和准备,突破技术难关,迎接未来海上风电的大发展。
我们也可以藉由技术转移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我们风电产业已经具有的能力和实力实现共赢。
中国风电从自我摸索、照搬国外经验,到引进吸收创新,再到今天迈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走好这一步,我们就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轮回,完成了一个产业传奇的创造。历史性的时刻已经到来,中国政府和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新能源事业的企业,都应该高度重视风电机组的出口,这种出口并非锦上添花之举,也不是对国内市场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中国风电由弱到强、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