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风电运维市场
发布时间:2014-06-10     来源: 电力系统装备
本文摘要:  面对正在兴起的风电运维市场,嗅觉敏锐的风电业内人士已经体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逐鹿风电运维市场,风电开发商、制造商、第三方企
 
  面对正在兴起的风电运维市场,嗅觉敏锐的风电业内人士已经体察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逐鹿风电运维市场,风电开发商、制造商、第三方企业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开发商实力强大,但对风机的性能缺乏专业的了解;制造商对设备性能最为了解,但运维不是其主业;第三方具有性价比优势,但市场空间有待开拓。
 
  虽然三方的优劣势各异,但都无一例外地非常看好这一市场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风电运维市场的激战一触即发。
 
  风电运维市场前景可期 机遇与挑战并存
 
  伴随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的逐年增多,风电运维市场正变得火热起来。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包括风电开发商、风电制造企业在内的业内大多数企业都对风电运维的话题十分关注。”负责2014上海国际风电运营维护大会推广的相关负责人对《电力系统装备》记者表示,在她眼里,把风电运维作为本届国际风电展会的主题,足以证明目前风电运维在风电行业炙手可热的程度。
 
  事实的确如此。
 
  近几年来,我国风电行业在国家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走了欧美风电强国15年才走完的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在运行的风机已达7万多台,未来每年新增加的风电装机数量大约为1万台左右,根据目前风电整机制造商与开发商的合同约定,风机的质保期一般在3~5年。于是,在迅速跻身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后,我国风电机组运维市场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壮大。
 
  2013年,全国风力发电量达到1349亿kW˙h,占全国发电总量的2.5%,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根据我国风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实现风电并网2亿kW,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2.5%。业内专家表示,届时,风电运营维护的市场总量将达千亿级别。
 
  多方参与
 
  “以前运维工作主要集中在公司的工程部门, 2013年,我们将这一业务从工程部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运维公司,负责我们在质保期内的风机维护,以及为出了质保期的风机提供有偿服务。”湘电风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电风能”)副总经理龙辛对记者表示,未来湘电风能非常看好这一市场的发展前景。
 
  比湘电风能更早,金风科技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专门从事风电服务业务的公司——北京天源科创风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对风电场进行全寿命周期内的资产运营和维护,2013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亿元。除此之外,其他风机制造商如东方 电气、南高齿、明阳风电等也相继成立了专门做运营维护的子公司,来争夺风电运维市场的份额。
 
  “通过开展5年质保期内的检修、维护服务,风电制造商成为在人才队伍、经验和能力方面最强的团队,同时还有备品备件和软件改造升级的优势。”在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看来,风电制造商团队是目前国内在风电运行维护领域竞争力最强的一方。
 
  对此,龙辛也表示认同,“我们一年要装3000多台风机,对风机的性能我们最为了解,由我们来提供运维服务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除了风机制造商之外,风电开发商和第三方运维公司也是风电运维市场的其他两股重要的力量。
 
  通过前期的跑马圈地,大型风电开发商在风电行业的布局已经初步完成。由于风机质量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发电量,并与风电场的收益直接挂钩,因此,风电开发商也越来越重视对风机的运行维护工作。
 
  尤其是在我国风电行业由于连续高速发展,风机质量问题频发、运行事故常发、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风电开发商更希望通过自建运维队伍来降低运维的成本。因此,不少开发商已经成立独立的运维公司,例如龙源电力集团旗下的北京中能联创风电技术公司、大唐集团的大唐新能源实验研究院等。
 
  不难发现,大型风电开发商凭借雄厚的资本力量,在风电零部件的集中采购中能够发挥规模优势,此外,由于其业主的身份使得其更加关注风机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运行维护工作,因此,开发商往往以提高风电场高效运行为出发点,通过收集各项技术检测系统数据,完善风电运维的方案。
 
  与前两者相比,第三方运维服务公司目前在市场的份额还很小,由于看到风电运维市场的巨大潜力,其也已经准备好在这一市场一比高下。
 
  “第三方服务公司通常以更低廉的价格和更专业的技术承揽运维业务。”北京东润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运产品线高级产品经理史伟龙表示,由于风电运维包含风电集中监控、风电场群生产管理、风电机组状态评价与诊断、备品备件供应、风电检修运维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第三方服务企业能够更公正客观地对风电各个子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同时能够打通整个高效运维所需的各个环节,因此,未来在市场的前景也不可小觑。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各方对风电运维市场的参与热情高涨,但目前运维市场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也仍然让人担忧。
 
  “我国风电机组产品质量标准及保证体系不够完备,同时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数量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风电场运行维护工作量较大。为了规避设备质量风险,近年来我国风电业主普遍采用了5年质量保质期的规定,由于大部分发电机组仍然处于质保期内,目前实际承担发电机组质量保证和检修维护责任的主体主要是风电制造商。”汪宁渤表示。
 
  对此,龙辛也深有体会,“风电开发商在质保期的问题上一拖再拖,经常是出了质保期后,还要制造商继续延长质保服务。”龙辛表示,这也意味着,目前风电运维市场并没有完全释放,看似一幅宏伟的市场蓝图,却只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我国开工建设的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也存在同样的情形。“在酒泉风电基地,大部分的风机都还没有出质保期,所谓提供的运维服务,实际上也要分开来看,目前风电场运营方面的工作主要以开发商为主,风电整机制造商则负责质保期内的检修和维护的服务。”汪宁渤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从2010年第一批风机安装到现在,根据签订的5年质保期的约定,大部分风机目前还在质保阶段,因此,风电整机商是目前风机检修维护的主力。但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第三方的服务企业,也正试图挤进酒泉风电基地的运维市场。
 
  “目前来看,第三方的市场空间还很有限。”汪宁渤表示,即使出了质保期,如果开发商经过权衡,决定自己组建运维队伍的话,运维市场基本就被开发商所垄断。即使开发商把市场让出,风电制造商也完全有可能联合起来组建运维团队。
 
  据了解,酒泉风电基地安装的风电机组主要来自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 电气这三家风电制造商,如果这三家联合起来成立运维团队,那么第三方希望分羹就变得更加困难。
 
  据了解,通常风电设备产品质量和制造缺陷在5年左右开始逐步显现,因此对于我国风电开发商来说,5年质量保证期过后,风电场运行维护的风险将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前期过分依靠风电制造商的维护团队,其人员能力、经验和装备明显不足。
 
  风电运维市场面临的问题还不仅限于此。风电运维行业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比较分散,管理难以集中,如何依托信息化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也是一个难点。同时,面对风电市场的不同技术和机型,如何组建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团队,实现对所有机型和技术的全覆盖,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员和精力。
 
  对此,汪宁渤建议,社会化统筹是风电运行维护市场发展的合理选择,集约化、专业化有助于提高风电行业运行维护的水平,同时也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有效降低风电场维护成本费用。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