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国际:优化运行 释放盈利最大潜能
本文摘要: 近年来,受电力需求、煤价波动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对此,大唐国际发电公司强化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
升级改造“技”高一筹。该公司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以科技创新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各基层企业开展设备、系统升级改造的积极性,确保了系统效率的步步提升。
应用节能新技术,大唐国际邀请华北电科院、西安热工院的专家,组织内部技术人员,对《集团公司三十三项节能技术》、《国家推广的节能减排推荐技术》等进行研究,逐一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谨慎推广汽轮机通流改造和热泵技术、大力推广相对成熟的汽轮机冷端优化技术和烟气余热利用技术等节能新技术。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在集团公司33项节能技术中,“推广项目”应用比例占适用机组的平均比例达到68.3%。两年来,张家口发电厂5、6号,盘山发电公司3、4号共4台机组完成了通流改造,单机供电煤耗下降9至12克/千瓦时;云冈热电公司1至4号机组完成乏汽余热利用,全厂供电煤耗下降约10克/千瓦时。
积极开展设备、系统升级改造,大唐国际以科技创新争创一流指标。近两年来,潮州发电公司优化了1000兆瓦机组中压转子冷却系统、轴封溢流系统和高、低加疏水系统,降低供电煤耗约6.48克/千瓦时;临汾热电公司1、2号机组完成中低压联通管改造,降低供电煤耗2.7克/千瓦时;托克托发电公司成功实现冬季利用锅炉烟气余热供全厂采暖;丰润热电公司在研究降低风烟系统阻力过程中发明了抽屉式暖风器,并获得国家专利;张家口热电公司在探索大比例掺烧褐煤的过程中,发明了利用低热值煤气加热一次风的新系统,投入后每年可增加利润837万元。
将追求效益最大化执行下去
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理念根植于优化运行中,需要以是否实现效益最大化来进行检验。大唐国际发电公司系统企业“两线并进”,对内积极优化机组运行效率,对外抢抓一切效益提升机遇,实现了经营业绩的跨越式提升。
一方面,该公司认真对每台机组不同负荷率下的发电效益核算,完善机组经济运行方案,合理分配机组电、热负荷,保持全厂在最大效益方式下运行;充分发挥火电机组耗差系统优化运行的指导作用,积极探索不同季节、不同区域机组最佳优化运行方案,降低机组能耗、提高机组效率;进一步优化煤矿的运行方式,充分考虑季节因素,优化劳动组织、工艺参数、作业程序,加强设备点检、维修,充分发挥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煤化工装置的运行方式,在确保稳定运行、满出力运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段运行模式,避免因局部故障导致全系统停车。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抢效益电量,控燃料成本,争政策奖励,实现了利润数字的节节攀升。
“4亿元”:优化电量结构出效益。该公司坚持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不断优化发电量结构,向优化电量结构要效益;牢固树立电量工作的市场意识和效益理念,加强公司层面电量统筹和内部电量结构优化,积极增发效益市场电量。两年来,该公司替代和转移发电量104.37亿千瓦时,增加利润4亿元以上。通过优化电量结构,2013年该公司火电机组负荷系数完成76.49%,同比增加1.1个百分点,拉动供电煤耗下降0.39克/千瓦时,节约燃料成本约3426万元。
“16.31亿元”:配煤掺烧降成本。面对近年来煤炭市场的不利形势,为进一步降低燃料成本,优化燃煤结构,该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组织各企业因地制宜开展配煤掺烧工作,制定了《大唐国际配煤掺烧指导意见》,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按照掺烧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指导各基层企业科学合理地开展配煤掺烧工作。近两年来,大唐国际23家燃煤火力发电企业中,有19家企业开展配煤掺烧工作,累计掺烧数量3961万吨,配煤掺烧节约燃料成本的净收益超过16亿元。
“8.65亿元”:节能减排获奖励。积极争取税收优惠及财政补助,是该公司落实“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活动的重要举措。该公司组织系统企业学习《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开展燃煤电厂综合升级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掌握国家政策。各企业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实现合法收益最大化。其中,宝昌燃气公司获得降氮脱硝改造项目改造费用的40%政府补贴2553万元,节能技改项目710万元。吕四港发电公司1、2、4号机组烟气脱硝改造工程获得政府补助资金2630万。云冈热电公司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项目获得省级节能专项资金补贴405万元, 3号、4号机组脱硝改造项目专项资金补贴1050万元。近两年来,大唐国际累计获得各类节能减排奖励资金8.65亿元。
优化运行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大唐国际发电公司释放出强大的盈利潜能。巩固扩大成果,2014年,大唐国际将秉承“务实,奉献,创新,奋进”的大唐精神,将“优化运行”工作涵盖于整个生产经营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强化对标一流的意识,不断提升管理、效益水平,为集团公司做强做优贡献旗舰企业不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