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波:建立健全钢铁企业绿色转型长效机制
本文摘要: 在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钢铁企业要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和转型?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表示建立健全绿色转
在环境污染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钢铁企业要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和转型?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太钢集团董事长李晓波表示建立健全绿色转型长效机制。
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现在,很多城市型钢厂都面临着很大的搬迁压力。由于各企业、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如何成功实现环保搬迁仍没有一个好的模式。
李晓波认为,搬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企业还会因此付出高昂的代价,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钢铁企业必须以低能耗、低污染、大循环的生产方式,谋求与城市和谐共生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他如此强调。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太钢探索出了“以绿色制造发展企业、以绿色产品服务社会、以绿色企业融入城市”的发展之路。
李晓波介绍说,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甚至只污染不治理的发展模式,太钢实施了全流程的绿色制造。通过淘汰旧焦炉、小高炉、小烧结机、小电炉等落后装备,太钢完成了全流程的技改升级,并通过陆续实施的140多个节能环保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太钢在业内率先采用了活性炭吸附技术。该技术是集脱硫、脱硝、脱二口恶英、脱重金属、除尘“五位一体”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系统工程,虽然投资额比常规技术高2倍~3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烧结系统的排污问题,每年回收的二氧化硫可制造约6万吨浓度为98%的硫酸,既减少了污染排放,又减少了硫酸采购量。
此外,太钢还加快从自身的小循环向城市和社会的大循环转变。据了解,目前,太钢每年处理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近2000万吨,为城市提供集中供暖热源1400多万平方米,还在加快推进废旧汽车、塑料、轮胎、电池等城市废弃物的消纳处理业务。
完善绿色转型相关政策
据李晓波代表介绍,近年来,我国围绕推动绿色转型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不完善的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绿色环保项目进行财政激励的覆盖面不够广、力度不够大;二是对研究开发绿色发展技术的支持力度不够,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一些技术“瓶颈”仍有待突破;三是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政策还不能有效发挥对资源利用的调节作用,资源的粗放式、低效率开发利用现象比较普遍;四是金融体系对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李晓波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一是加大对绿色发展企业或项目的财政补贴力度,扩大覆盖范围;二是给予绿色发展企业申请财政项目的优先权;三是设立以财政资金为主体的绿色发展基金,给予绿色发展企业奖励或补贴;四是将绿色发展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第二,加快构建绿色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环境保护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资金的财政投入力度,激励企业研究开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等具有重大推广意义的资源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
第三,建立科学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构建以资源开采、应用和保护全过程成本核算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使资源价格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促进环境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通过价格手段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
第四,发挥好金融体系对绿色发展的调节支撑作用。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绿色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把环保因素作为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加大对绿色环保型企业进行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允许其发行环保专项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