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机组出口的战略意义及建议
本文摘要: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但是风电机组(并网型)的出口只占极小比例,而这种出口对于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巨大意义,风电机组出口将是促进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际风电市场也将是造就一流风电企业的大熔炉。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但是
风电机组(并网型)的出口只占极小比例,而这种出口对于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巨大意义,风电机组出口将是促进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际风电市场也将是造就一流风电企业的大熔炉。
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问题的提出
(一)中国风电产业的高速增长
中国的风力发电(并网型)近些年保持了非常强劲的增长,成为世界风电产业的佼佼者。从2004年开始,中国风电市场开始飞速发展,每年的增长速度都接近或者超过100%,直到2010年,中国全年风力发电新增装机达16GW,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GW,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参见全球风能理事会的统计)。在过去的四年间,中国装机容量增加了3倍多,从2009年的25.8GW到2013年底的91.4GW,使中国保持在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方面的领先地位。2013年中国风电继续保持全球第一的地位。
(二)风电机组出口比例很小
中国风电装机傲视全球,但出口量却形成了巨大反差。以2012年为例,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2年是中国风电机组出口取得突破的一年,但全国也仅有7家制造商实现出口,总计430.45MW。截至2012年底,中国已出口的风电机组共计407台,总容量700.15MW。2012年出口量仅仅占据中国新增容量的3%(包含三一电气对美国的全部发运数量),累计出口量只占据中国累计装机的0.9%。就制造商来看,截止2012年,为数不多的实现出口的制造商中,出口占其总装机量达到10%的只有三一电气一家(包含其对美国的全部发运数量),华创接近4%,其余全部在2%以下,其中很多家出口台数也只是个位数。2013年中国出口风电机组692.35MW,增长幅度较大,但比例依然很少,新增出口占当年新增装机的4.3%,累计出口占累计装机的1.5%,其中大部分出自两家企业,金风科技一家就占45.2%,华锐占24.8%,其他企业出口总和只占不到30%。
风电机组出口的战略意义
(一)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
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在数量方面已经无可匹敌,但在质量方面显然还有待提升。数量的增长非常重要,但只是第一步。国家在设法提升产业水平,风电企业也在做出各种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截至目前,中国在风电机组的质量水平、企业的管理水平、行业的技术水平、技术规范的完备程度、产业链的整体素质,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产业长期健康发展的能力等等方面都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着较大差距,毕竟我们的风电产业起步晚了20年。如果从离网型、小型风电机组的发展开始算,我们的风电起步则比西方晚了近一个世纪,就是说西方在做并网型风电之前,已经做了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数量上可以有爆发式的增长,但质量上离不开点点滴滴的长期积累。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和减排观念日渐深入人心,风力发电将在世界各国普遍地迎来高速发展。中国风电产业真正走出国门之后,面临的将是全新的环境和更为严苛的要求。面对海外市场的足够诱惑和国际竞争的巨大压力,企业不进则退。走出去,意味着更加残酷的竞争,但优胜劣汰之后迎来的,将是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
实际上,中国作为当代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风电机组的制造规模、质量水平、成本控制等各方面都有必要也有条件持续提升。
(二)风电产业做“走出去”的排头兵
中国风电产业起步较晚,从80年代开始开展的较大的风电项目多是利用国外资金,设备也以进口为主。当时的一些示范项目都是国际合作项目,而各种技术资料都以外文形式呈现,这些项目开展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风电人才,这些人成为后来国内风电大发展的基础力量。可以说中国风电从诞生之初就具有国际化的基因,这也为中国风电未来走向国际市场埋下伏笔。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看,风电产业加大出口力度势在必行。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国家一再强调“走出去”的重要性,出台各种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走出国门。风电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重点发展的行业,也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国际竞争固然激烈,中国举全国之力,历经数十年打造出的“中国制造”,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背景和深厚的基础,风电产业应该勇于突破,争当“新能源”产业“走出去”的新典范。风电机组的出口和风电场的投资,常常是相伴而行的,既不是单纯的资金流出而忽略实体经济,也不是单纯产品制造而忽略延伸发展。风电设备出口结合海外风电场投资,势必在产业扩张中踏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三)释放产能
中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巨大产能需要释放的课题。中国2012年新增装机占亚太地区超过42%,占全球近30%,中国拥有着巨大的产能。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早在2011年,中国就在25个省份遍布着121个风电机组生产基地,即便按平均年产200MW计算,也有超过24GW的产能,而中国年新增装机容量,最多不过18GW。号称80家风电机组总装厂是夸张的说法,至少真正能够批量生产供货的厂家超过了20家,随着国内竞争的日趋激烈,“走出去”无疑是中国风电机组巨大产能的一条出路。
(四)追求差异化竞争,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
由于国内存在着巨大的风电产能,而我们的市场相对封闭,市场中买方相对有限,单一的价格竞争成为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所青睐,同时似乎行之有效的市场策略。这不仅仅使众多风电设备制造商不堪重负,而且将损害中国风电产业长期健康发展,阻碍风电产业水平的提升,使中国风电产业长期处在低水平阶段,也毁坏了创新的土壤。
走出国门之后,我们面临的将是更加广阔的空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能资源,不同的客户有着多样化的需求,国内的企业将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采取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不拘一格地开展市场竞争,而不必要在一根独木桥上只靠价格战来硬拼。这种多样化的竞争形式,也将促进中国风电产业综合实力的上升,风电企业和整个产业都将迎来长期、健康发展。
(五)促进企业盈利水平提高
在企业实际利益方面,一般而言,国外市场的价格竞争并没有国内如此激烈。国外市场也常常能遇到具有更好风能资源的待开发风场,而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发风场常常比国内成本低,进一步地,在风场开发之后常常又能有税收返还、绿证补贴等等资金和价格方面的支持,所有这些意味着风场开发可能得到更好的收益,风电机组常常能有比国内更好的价格。出口还能享受到中国的政策优惠,比如出口退税,整机出口能获得高达百分之十几的出口退税,只要物流安排得当,在抵消了国际运输的费用后,还能够为企业留下较大的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