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机组出口的战略意义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4-12-08     来源: 风能杂志 作者:辛飞
本文摘要: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的风电大国,但是风电机组(并网型)的出口只占极小比例,而这种出口对于提升中国风电产业发展水平、释放产能、避免单纯的价格竞争、提升企业盈利水平等都有巨大意义,风电机组出口将是促进中国风电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国际风电市场也将是造就一流风电企业的大熔炉。
 
  风电机组出口必须直面的挑战
 
  (一)更加严苛的要求
 
  风电机组的海外销售常常面临比国内更加严苛的环境,海外客户对出口商和产品在技术、商务、法律、金融等各个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其中,产品技术首当其冲。
 
  由于风电机组单价较高、项目投资较大、其运行环境又相当恶劣,为了确保项目的盈利性,各国用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长期的装机业绩和运行记录、尤其是在海外的运行记录,是客户考量目标机型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但中国风电行业普遍来讲,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数据。毕竟中国的风电产业大规模发展总共也没几年时间,新产品推出的时间更短。在国内市场,客户常常对新产品比较宽容,因为这是中国风电产业的现实,但在国际市场,我们将面对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其企业和产品的历史比整个中国风电产业的历史都长,客户有众多选择,必然更加挑剔和严格。
 
  国外客户常常重视风电机组的产品认证,特别是型式认证,尤其是国际权威机构,如GL、TUV等的认证,目前中国的风电机组满足这些认证的机型很少,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产品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这些认证本身需要很长时间,而中国产品大多是新近开发机型,基本上还没来得及完成认证。国内客户并不苛求这些认证证书,但国际上主流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已经取得了成系列的权威机构产品型式认证,对我们形成直接的压力。
 
  抛开产品本身的质量,由于没有足够的业绩支撑、没有权威的产品认证,相对于国外的主流设备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很难取得用户的充分信任,这成为我们出口面临的第一个挑战。
 
  (二)资金压力巨大
 
  与第一个问题相关,由于我们是国际市场的新进参与者,而目前又不具有技术上的突出优势,为了取得订单,势必要承受客户在其他方面施加的压力。由于风电项目资金投入巨大,回收周期长,如果客户把资金压力转嫁给中国的制造商,那将是非常沉重的财务负担。
 
  (三)业务风险将被扩大
 
  开展风电机组出口,产品的运输、吊装、运行维护等等业务都将跨出国门,发生在远离本土的地方。由于风电项目本来就具有涉及主体多、商业链条长、周期长、不确定性大等特点,一旦到了国外,各种风险都将被放大。具体来说,至少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陌生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中暗藏的风险
 
  不同国家的法律要求、政策环境、投资环境、文化环境等各方面都与国内有很大不同,这些对于国内的企业还很陌生,需要慎重对待。风电项目常常具有操作环节多、周期长等特点,很多新兴风电市场常常有出口数量大、合同额高的项目,而其法制环境还不完善,更要注意风险。关税壁垒、非关税贸易壁垒等等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有时当地的一个用工政策,就会为项目进展带来巨大的麻烦。
 
  有些国家和地区有着对华“双反”的倾向,有的甚至已经出台了相关措施。“双反”措施会对一个行业的出口形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必须未雨绸缪。
 
  风电机组作为出口的大型机电产品,还需要重视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需要保护;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目前许多风电机组型号来源都可以追溯至国外,而风电机组涉及的各种机械和电气的零部件、分系统又十分众多,在走出国门之前有必要进行仔细排查,避免未来在海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各种隐患。要知道,在国外一旦有类似情况发生,无论最终裁决如何,司法保全和项目停顿就可能带来致命的损失。
 
  2.各国商业模式各不相同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商对于国内市场已经非常熟悉,走出国门后,常常不由自主地按照国内的模式认识和考虑问题。实际上,在不同的国家,不仅仅是风电项目具体开发模式各不相同,风电场的审批、电价的决定、发电量的销售、电网管理体制、税收体制、融资体制等等都不尽相同,其中很多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用中国式思维甚至无法理解。所有这些不同点导致在项目的具体操作模式上,不同的国家可能完全不同。尤其在一些细节上,“细微”的差别常常决定了整个项目的成败。如果对这些模式事前没有清晰的认识,就盲目地进行出口和投资,很可能使自己陷入预料之外的困局。
 
  扩大中国风电机组出口的建议
 
  (一)要下定决心,明确出口战略,加大投入
 
  如前所述,风电机组的出口将是中国风电发展方向之一,从长远来说,扩大出口将促进中国风电行业在质量和数量上的进一步提升,从近期来看,扩大出口可以释放中国巨量风电产能。
 
  国家应该鼓励风电产品的出口,而企业也应该抛弃偏安思想,勇于直面全球化的挑战,早作筹划,主动出击,发扬打拼精神,争取基业长青。
 
  应该说,国内很多风电制造企业已经感觉到出口将成为趋势、不可避免,但认识还不到位,还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只有极个别的企业称得上是真正确立了出口战略。要知道,风电设备出口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业,要战胜本文所述的各种挑战,克服各种预想的到和预想不到的困难,需要巨大而长期不懈的投入。除了前述提升产品质量和取得认证等要投入资金和大量精力,还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投入。
 
  1.营销布局的投入
 
  全球市场十分巨大,为寻求更好的销售机会,就要求我们的营销网络有足够的广度,而要真正进入一个具体的市场,则必须对当地市场和项目有足够深入的了解,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甚至需要当地雇员才能完成,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前期投入。市场中介也许可以帮助企业完成起初的项目,但在国际市场上各种中介鱼龙混杂,专业程度各不相同,不专业的中介常常会浪费我们大量的时间,从而酿成错失市场机会的苦果。完全依靠中介也会使企业在未来的出口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卷入无谓的纠纷。对于立志大举进军国际市场的企业,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
 
  2.组建专业队伍
 
  除了上述面向全球的专业营销队伍,在法律、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实务、售后服务和运行维护等等方面都需要有面向国际市场的专业队伍。很多国家还要求运维队伍中必须有相当比例的当地用工。这些对企业在技术、管理和成本控制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为出口项目小风险就会小的认识是片面的。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非常多,因为项目小就试图降低必要的开支,减少事前必要而周全的准备工作,势必埋藏大量隐患。即便是小项目,出了问题一样需要漂洋过海去处理,有了纠纷一样是国际纠纷,这些没完没了的零散花销其总额往往更大。
 
  只做小小投入就可以攻入国际市场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小小的投入意味着大量的风险;轻率的出手意味着把企业的资产、企业的声誉、企业的出口事业直接投入危险之中。要知道事后的补救往往是得不偿失、事倍功半。
 
  真正有志于长远发展风电的中国企业,必须及早下定决心,明确出口战略。所有的贸易保护都是有时限的,新能源领域更是如此,而我们本土的客户也将变得越来越挑剔,同时国际大鳄迟早也会杀向中国市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