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20%远景下的中国能源版图变局
发布时间:2014-11-21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齐航
本文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年至2013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 08%,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7 12%,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
 
  风电
 
  北部与东南沿海开发潜力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风能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全国900多个气象站将陆地上离地10米高度资料进行估算,全国平均风功率密度为100瓦/平方米,风能资源总储量约32.26亿千瓦,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有2.53亿千瓦,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风力发电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数据,2001年至2013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08%,而同期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7.12%,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一。
 
  从区域分布上看,我国风电丰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以及北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此外内陆有个别风能丰富点,近海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
 
  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从2011年到2020年,风电发展以陆上风电为主,近海(潮间带)风电示范为辅,每年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2亿千瓦;从2021-2030年,在不考虑跨省区输电成本的前提下,风电的成本低于煤电,风电的发展重点是陆海并重,每年新增装机在2000万左右,累计装机达到4亿千瓦。
 
  参照上述发展规划,在陆上风能丰富的北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有望迎来风电发展的加速度。而由于海上风电还面临设备、技术、成本等瓶颈,从远期来看若能顺利突破瓶颈,近海风能利用也有望迎来增长高峰。
 
  光伏
 
  西北地区或将迎来爆发性增长
 
  我国属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四类,一、二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小于2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
 
  其中,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二类地区(资源较富带)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光伏发电高度依赖光照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中国,自然拥有光伏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事实上,光伏发电主要有两种发展路径:地面大型光伏电站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分布式光伏发电所需的占用面积小,投资额度小,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在工厂住宅的屋顶等区域即可安装。而地面大型光伏电站由于设备投资额度大,对选址、占地、光照条件都有着更高要求,单个电站输出的电量也更大。
 
  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2月末,中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10.66GW,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7.16GW。其中,大规模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1.18GW,分布式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则为5.98GW。
 
  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光伏发电装机分布在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累计装计容量排在前五位的省级地区依次为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内蒙古。其中,青海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约占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的19%。
 
  通过太阳能资源与大型光伏电站区域分布的对比不难发现,这两者高度重合,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诸省,也拥有更高的光伏装机量。而伴随国内光伏并网、电价补贴等政策的完善,以及因技术进步而带来的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虽然目前国内光伏产能过剩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但长远来看依然潜力无限。无论是就资源禀赋还是发展基础来看,西北地区都有望成为中国光伏的增长极。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