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专家探讨加速“走出去”的中国风电产业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本文摘要:  7月2日下午,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中外风电专家一起探讨了中国风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速中国风电走出去。北极星风力
 
  7月2日下午,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中外风电专家一起探讨了中国风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速中国风电走出去。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整理现场内容如下:
 
  【主持人】:今天有丹麦的代表,有挪威的代表,也有协会的代表,我们这个部分是跟大家介绍真正关注风电产业的旁观者,也是非常关注这个产业发展的协助性结构,在座的各位推动国际合作和产业界交流和商业合作方面做了非常多的贡献。
 
  今天的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现在非常热的话题,关于中国风电目前的情况,我们存在政策不到位,补贴不到位,可能还有更多的关于今年年初的时候出来电价不太稳定的状况,看起来好像行业确实回暖了,但是大家也不是像想象的那样欢欣鼓舞,真正执行的人不见得是非常乐观和积极的。在座台上的几位是非常乐观的,所以我觉得今天非常荣幸把大家聚在一起跟大家分享一下,看看对于这个行业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见解。
 
  第一个议题是说说对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启示。
 
  【赵峰】:第一个问题就是说哪些因素是保证产业发展的关键,我借欧洲发展银行投资专家的总结,他把三个主要因素有一个先后排名,这三个因素是技术,和政策在一起考虑。政策是最关键的,第二个是电网,第三个是技术本身。我个人也认同这种排名,我觉得正确的稳定性,一致性,包括透明度是决定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市场下滑,在14年以及13年大幅度下滑都是和产业政策有关,政策的不持续性,包括西班牙过去一年的调整都可以看到对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影响相当大,所以我个人认为重要的因素还是政策本身。
 
  【Peder】:我非常赞同刚才两位所说的,但是如果让我补充的话,我想说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我们应该关注规模,规模能够帮助我们降低成本,因为在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大的海上风电发电厂。
 
  【骆晓蓂】:同意赵峰说的政策排在第一,海上风电最重要的方面,今天早上也提到最大的风险是政策风险,这也是整个产业这么多年发展的反馈。另外想补充一下,需要长期培育的稳定产业,这实际上也在回应技术了需求,需要在其他的支持性,比如说海事的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研究,包括海事施工基础技术能力的具备。
 
  还有一个是欧洲的整个海上风电发展从第一个海上风电厂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是一个非常谨慎,非常慢的过程,如果中国也是要很快上海上风电还需要慢慢探索,看到底应该怎么走,而并不是一下子上很多项目,否则风险也非常大。
 
  【Paul】:非常感谢!就像之前的一场讨论中政策有很强的影响力,如果让我补充一下的话,我想说一下关于运营和维护,这也是上一场讨论的主题,我在这里觉得很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需要考虑来自世界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比如像欧洲这样起步比较早的地区,我们知道运营和维护是和成本密切相关的方面。我们需要以不同的方法衡量我们的成本,就是说有一些公司可能是非常关注前期投资,但是他们对于后面整个生命周期的成本关注比较少,根据欧洲的经验,运营和维护占一个项目生命周期总成本的25%,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在欧洲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方面。我们而且需要以更加预测的方式养护之间的时间间隔。
 
  【周忆忆】:风电本身就不是具有竞技性,需要我们有科研的投入降低它本期的前期成本,提高发电量,如果相比中国和国外来讲,中国风电市场是比较晚的,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就是购买海外的图纸,或者是购买生产的许可进入市场,本身根基是比较弱的,目前来看如果是欧盟对研发的投入是30亿,如果比较中国的整机厂商和海外的整机厂商可能10%不到,所以我认为除了政策之外还有就是科研的投入,加强风电本身的经济性,使它不依赖政策,而能够稳定的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