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专家探讨加速“走出去”的中国风电产业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
本文摘要:  7月2日下午,在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中外风电专家一起探讨了中国风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速中国风电走出去。北极星风力
 
  【主持人】:实际上现在对于路上风电和海上风电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路上风电,我们目前的问题更多的是销量问题,同时还有补贴到位的问题,我们现在讨论的问题是关于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早几年发展风电的时候,更多的是希望上得越多,规模越多,近几年我们开始在乎它的质量,在乎它的经济效益,在乎整体的生命周期成本,我们更加会在乎它的运营和维护的情况,所以实际上在我看来这是健康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当然对中国来说在政府体系和金融体系上有很多不同,使得我们在执行政策或者进行风电开发的时候面临更复杂的问题,以至于目前呈现出复杂的特性。
 
  电价的出台使得很多人认为14年对风电来说是海上风电发展的元年,我们3月份开这个大会当时就提到今年我们可能定价会出台,对这个产业来说会有非常好的鼓舞作用,但是大家的讨论认为这个电价并不是达到非常高的预期,我觉得不管怎样,站在不同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结论,在什么位置就考虑什么事情,大家都是向好的趋势,真正得出的结果是综合的结果。
 
  想听听各位嘉宾分享一下如果今年是海上风电的元年,包括技术在内我们需要欧洲、美国方面什么样的经验,能够用在海上风电?
 
  【赵峰】:这个问题看怎么看的,虽然说中国的海上风电和欧洲相比晚发展了10几年,但是我们看看欧洲海上风电整个产业发展本身和陆地风电相比,其实也在发展早期,包括德国、英国目前也在探索如何降低海上风电的成本,真正提到在技术领域的合作,我觉得不仅仅要来消化吸收,我们在海上风电,从某种场合来说我觉得中国和欧美企业在某种程度有很多方面是可以合作的,尤其是基础设施。
 
  今天上午李总提到他们单装用的是法兰,这个技术其实走在欧洲的前面,比如维斯塔斯有126兆瓦在荷兰的项目,他也抛弃了传统的这种技术,这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企业在海上风电发展方面有我们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中国海上风电产业和欧洲风电产业是可以合作的,这是对整个产业的问题。
 
  【Peder】:我们谈到价格和性价比的问题,我注意到我们有一些听众提到0.85元的电价,这是所有的产品都是一样,但是这些产品又各有不同。我们在我们的市场上会看具体的产品,具体的项目,我们进行价格的竞标,看这个项目最后应该是什么样的价格,中国也可以尝试这个方法。
 
  【Paul】:如果我们看非常实际的做法,我们怎样可以让技术在双方之间共享,刚才提到过一些新的发展和新的上网电价,以及新的政策,我们都可以进行技术和知识的分享。在运维方面我们可以有很多合作,包括装备方面的设计也应该考虑到中国的特定环境,而且还要考虑到具体未来的规划,并且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缺乏这种船,比如像能源需要比较长的船才能达到安装的要求,但是这个船必须不太容易建造出来,所以这是现在很大的问题。
 
  昨天我们圆桌会议,也听到一个建议,在安装的工作上,安装的应该由专门的公司进行,他们有更多的经验,还有其他的公司也可以做拖船方面的业务。而中国的公司应该和这些公司在这些方面进行合作,比如在广东我们也有一些专门的船舶设计公司,他们是做海工和海上风电方面所需要的工程船的生产。所以我相信工程船是未来面对很大的市场领域。
 
  而且我还想提到另外一点,在结构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基础,我们知道在中国不同的海船条件也不一样,要考虑到具体的地质结构问题,才能设计出比较好的基础结构,可以更好的保护电缆。
 
  【周忆忆】:对于中国学习海外比较先进的经验,一个是专业的EPC产业链,目前来看中国只造400多兆瓦对这个产业链的完整度非常缺乏,专业的安装船舶,海底地基建设的团队都是我们可以进步的地方。还有就是风电厂并网的前期规划。对于电缆的成本就会有非常大的提高,所以会对度电成本的降低不太有利的因素。电网的规划就是把四个风电厂群集中输出,同时可以降低并网的建设费用,避免重复的投资。
 
  对外海上风机的设计引进或者提高,趋势上国际上大部分风机都是超过4兆瓦左右,用直驱或者半驱的设备越来越多,如果开发未来的海上风电,开发大型的风机也是未来比较重要的趋势。
 
  最后一个就是各位嘉宾讲到的可以学习的是国外对于运维的经验的学习。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