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2014年能源电力五大热点大盘点
发布时间:2014-04-03     来源: 电力系统装备
本文摘要: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两会期间,特高压、智能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核电出口等关键词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实际上
 
  为此,单业才建议,国家应加强特高压国家层面的规划和统筹,尽快核准淮南—南京—上海、锡盟—南京等重点特高压交流工程,同意锡盟—泰州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为长三角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分布式电源并网、检测、运行等全过程技术标准和管理办法,促进新能源健康有序发展。并立足于江苏等地良好的智能电网产业基础,发挥大型骨干企业创新作用,集中力量攻克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储能、多网融合、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提高我国智能电网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
 
  热点四 核电有望迎来加速发展
 
  在应对目前雾霾围城、环境污染的各项挑战中,核电被寄予厚望。用更多安全、清洁的核电替代煤电,突破雾霾困扰成为本届两会热议的主题,同时,在多位政协委员提案的力推下,核电“走出去”也成为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为此来自核电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建策,在他们眼里,增强创新自信和严把核电工程应质量关是我国核电走出去的关键所在。
 
  加快核电“走出去”需要增强创新自信
 
  我国核电经过30多年发展,成功研发了10万、30万、60万、100万kW的核电技术。拥有17台运行和28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机组规模世界第一,其中包括第三代先进核电机组和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同时,作为世界上第8个核电技术出口国,我国迄今已出口了6台核电机组和5个研究反应堆。
 
  针对核电“走出去”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中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钱天林认为,实现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是投资及参与国外的核电站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的出口,带动国内装备制造、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企业整体“走出去”,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作出贡献,推动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
 
  在他看来,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考验,但墙里开花墙外结果,示范工程在国内市场迟迟落不了地,形成不了品牌效应,根本的原因是对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核电技术的创新基础没有认同,缺乏创新自信。
 
  为此他建议,面对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机遇稍纵即逝的形势,应该加快推动成果转化,给自主技术一个工程实践的机会。他表示,全球核能市场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科技创新的竞争。只有相信并坚持自主创新,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核电大国走向核电强国。
 
  用更多核电替代煤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表示,我国目前的核电发展规模太小,还不能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应当继续大力推动我国核电规模化发展,用更多安全、清洁的核电替代煤电,突破严重雾霾困扰。
 
  贺禹指出,我国目前在运和在建核电规模总计4875万kW,要实现2020年在运5800万kW、在建3000万kW的规划目标,今明两年就要新开工建设10台机组;另外,“十三五”期间还需要平均每年开工建设6台机组。即使如此,到2020年核电在电力总装机中的占比也不足3%。
 
  他认为,要满足巨大的电力需求,以煤电为主的电力结构不可持续,需要大力发展核电等清洁能源。核电对环保减排有较大正面贡献,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站相比,4000万kW的核电站运行一年,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约1亿t。
 
  核电工程应严把质量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王寿君建议,应加强核电工程建造过程和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队伍,防止“谷贱伤农”。
 
  他认为,核电是一种特殊产品,绝对不能在质量上出问题,否则将对全世界核电产业造成不良影响。但如果单纯以标价为基础进行市场竞争,就容易造成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容易“谷贱伤农”。
 
  他强调,核电行业必须有高、精、尖的专业队伍,以安全、质量为第一己任,而不是相互竞争最低价。“中国的核电发展是长久的计划,因为现在装机容量非常低,仅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2020年要达到4%的规划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旦出现问题就前功尽弃。所以一定要确保核电建造安全,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
 
  热点五 光伏回暖值得期待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太阳能光伏再次成为本届两会期间新能源产业讨论焦点之一,来自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两会代表、委员表示,我国应加快启动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与应用,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实际上,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国内光伏应用规模的继续扩大,在此轮激励政策的支持下,新一轮光伏电站投资热潮也正在悄然兴起。有理由相信,光伏行业在外界期盼中,将再次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强化完善分布式发电补贴与金融配套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针对太阳能光伏行业,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了很好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各省均未出台具体备案办法,所以市县级管理部门在遇到分布式光伏项目申报、备案、并网时,各地的理解和把握就出现较大偏差,项目就难以继续推进。甚至有些地方以电网企业没有下文为由,对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予备案。在电网接入方面,电网企业将权力下放,但其地市级公司技术、经验和管理能力不足,极大地拉长了并网周期。
 
  对此,他指出,由于各地缺乏统一规范的备案与申报流程,有些地方电网公司要求发改委先出具备案文件,而发改委要求电网公司先出具接入方案,二者相互扯皮推诿,使用户在分布式发电并网及补贴申报中无所适从。
 
  他建议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应充分考虑地面、水面、屋顶等不同的建设环境,对农业、渔业等复杂环境下电站建设新增或完善补贴政策。通过政策细化和落地,切实推动电网公司及各参与主体增强发展积极性,自觉加大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
 
  此外,在光伏发电融资方面,刘汉元提出三点建议:针对重点优势企业出台特殊金融支撑政策、以创新金融方式扩大光伏市场融资渠道、以国开行为承接主体积极落实金融配套政策。
 
  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在其2014年两会提案中指出,2013年以来,京津冀等城市持续加重的雾霾天气,一再引发人们对环境的关注。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为治理雾霾提供了破解路径,但是也面临以下几个现实难题。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建议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纳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建议在建筑设计阶段就使其满足光伏应用的具体要求,如雪载、风压等,通过技术设计增加新建屋顶面积,缓解屋顶资源紧张现状。
 
  其次,建议做好家庭用户减负与监管机制的结合。针对家庭用户所反映的一次性投入成本过高的情况,在现有国家按电量补贴的方法基础上(标准为0.42元/kW˙h),配套初装费用补贴(包括设备补贴和工程补贴),可按装机容量不同采用阶梯补贴方式,鼓励家庭高效率使用屋顶资源。在减轻家庭用户负担的同时,便捷高效地解决家庭用户补贴的申报和拨付等工作,缩短成本回收期,提高申请积极性。
 
  最后,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加大地方政府统筹力度,包括在政策落地、项目管理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工作,为分布式光伏发电提供良好发展环境。
 
  将薄膜太阳能纳入“十三五”重大专项
 
  全国政协委员、汉能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建议,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做出规划与部署,把薄膜太阳能先进技术研发和高端装备制造纳入“十三五”重大专项,通过以项目为依托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加速光伏重大装备的国产化进程。
 
  李河君指出,目前,我国多家光伏企业已经进入最具有工业化前景的CIGS(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通过全球技术并购、自主创新、引进设备或与国外设备企业合作等形式加快CIGS薄膜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由于薄膜电池未形成通用的技术和设备,技术更新换代时整套设备也要全部更换,从而导致薄膜电池这个需要不断创新的产业,工艺改进的成本非常高。
 
  目前,国家对薄膜技术的科研扶持不够。来自光伏行业的专家表示,由于资金支持力度不足,造成部分薄膜太阳能技术的研发未能如期完成。对此,李河君建议,把先进薄膜技术确定为我国光伏产业的战略方向,集中资源、持续投入;力争突破薄膜太阳能生产线关键设备制造瓶颈,建成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规模化生产的薄膜电池生产线。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