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巴经济走廊概念的进一步深入,巴基斯坦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巴投资公司总经理曹文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丰富的矿产资源、农产品吸引很多中国企业赴巴投资和贸易,而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机械设备等也被源源不断地引至巴国内。”
曹文江是在3月22日的巴中商贸论坛现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的。
中巴联合投资公司(后更名为中巴投资公司)成立于2007年底,于2008年1月正式开始投入运营,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第一家联合投资公司,也是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合资金融企业。其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国开行和巴财政部各出资1亿美元,用于扩大中巴经贸、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中巴投资公司成立初期时,巴国内正面临能源危机,电力极为短缺,因此早期很多项目都与传统电力行业有关。”曹文江道。
曹文江称,中巴投资公司在运营的前3年中,为传统电力行业提供的贷款占总贷款额的55%,参与了包括Hubco、Halmore、Liberty、Foundation等火电项目的建设,电厂规模为100兆瓦至150兆瓦不等,并为哈尔滨电力、东方电气(600875,股吧)、武汉电力等提供了财务支持。但是,由于当时对巴基斯坦的国内情况不了解,公司第一年发放的78亿卢比贷款中有10亿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比例达12.8%,较同类中国公司高很多。
2011年,曹文江调任中巴投资公司总经理。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调整贷款结构。
在了解运营状况并综合行业风险后,曹文江认为电力贷款占比过高,随即开始调整战略,推进新能源方面项目的融资。过去几年中已成功为福记集团价值约1400万美元、发电量为50兆瓦的风电项目提供了融资和咨询服务,并开始注重服务于小型项目,如2-3兆瓦的小水电站、蔗糖发电站等。
截至2013年底,中巴投资公司的贷款余额为7600万美元,传统电力行业的贷款额占比下降至35%。曹文江坦言,“现在如果没有100%把握的项目,我们很少提供融资。”
曹文江上任后的第二件事是为中巴投资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中增添了“中国因素”的概念。
“所谓”中国因素“是指通过中巴投资公司的平台提供的融资或贷款中,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中的至少一个,即中国公司为项目的总承包人,或巴方从中国购买设备。因为通常来讲,以中国公司为主导可以很好地保证项目的推进和款项的归还。”曹文江道,“现在,我们帮助的项目中50%以上都含有”中国因素“。”
在过去几年中,中巴投资公司还在推动中国企业赴巴投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中国咨询部的设立就是其中一例。
中国咨询部负责人刘海宁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作为“中国因素”的一部分,中国咨询部负责为中国企业提供在巴投资、融资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也为巴当地的企业引荐中国客户。
据了解,去年共有50多家中国企业通过中国咨询部提供的服务赴巴考察。“大部分企业通过考察了解到其实当地是十分安全的,而此前安全问题一直是他们较大的困扰。同时,他们也感觉到巴基斯坦市场潜力很大。这里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较为相似,而中国目前过剩的行业,如建材、纺织品、钢铁等都可以出口到巴国,从而再次创造价值。”曹文江表示。
农产品是巴国的传统优势之一。巴国的棉花世界产量第四,年产量达到450万至500万吨;同时,巴国的牛奶、牛羊肉产量也排在世界前列,奶粉制品很多先出口至新加坡,而后由新加坡出口至中国,“很适合蒙牛、伊利等牛奶和奶制品商来巴设厂投资”,曹文江表示。
在矿产资源方面,巴国的铜、铁、铬等储量丰富,以俾路支省为最;而巴国的地下煤储量更是在世界排名第一,“但由于巴基斯坦政府资金较为短缺,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勘测和开发。”曹文江指出。
曹文江称,中企赴巴投资和进行贸易,首要考虑的是政策问题,包括投资、税收、金融、法律等方面;其次是缺电问题。“工厂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经常遇到停电,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量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证、是否需要来这边自己设立电厂等都要考虑好。”
“劳动力也是需要仔细考虑的因素之一。”曹文江称,“当地的劳动力效率较低,且工会较强,招聘了工人是不可以轻易开除的,这可能会造成生产总成本的上升。”
“不过,今年巴基斯坦的经济形势一直在走上坡路。并且新政府也准备在今年进行一系列国有资产的私有化拍卖,这些都是好的机会。”曹文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