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时璟丽:风电“十三五”尚需借力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4-12-22     来源: 能源评论
本文摘要:显而易见,无论是媒体关注度还是指标明确度,风电“十三五”发展方向都超过了其他可再生能源。按照已公布的文件和发展思路,风电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2亿千瓦的装机目标,实现风电与煤电的上网电价相当,并逐步解决弃风限电问题。
 
  但仔细分析风电发电量数据,可以看出,风电限电问题在2014年实际上可能又加剧了。如果比较2013年和2014年的1-9月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后者下降了180左右,这也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4年风电开发企业的实际收入在下滑,主要原因是2014年风资源较差,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的降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限电情况回弹加剧的事实。
 
  限电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尽快解决,难度较大,需要在各个方面多重发力。未来政策和措施的设计需考虑风电发展需求,在风电并网和消纳的硬件和软件上予以支持配合。
 
  硬件需求顾名思义来自电网装备和建设方面。如按照前文所述,“十三五”期间12条输电通道如期完成,加上其他输电线路建设和完善,应该是可以满足风电并网消纳硬件需要。
 
  弃风限电问题的根本解决,更关键的是软件,即风电相关的体制衔接问题,尤其是目前的煤电计划电量制度使《节能发电调度运行管理办法》基本成为一纸空文,压缩了风电的出力空间。此外规划问题,即各类电源规划之间以及与电网规划之间的不协调,以及地方政府追求增加经济总量的直接目的,造成部分地区各类电源增长过快,而不充分考虑当地电力负荷和电网输送容量有限的事实情况。
 
  规划成功与否,并非目标,而是细节。从当前的情况看,解决弃风限电问题的方向明确,但能否解决这一顽疾,关键要看如何细化规划目标和政策,探索创新体制。
 
  风电煤电上网电价相当难度较大
 
  相对实现装机目标和解决弃风限电问题,2020年使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的难度较大。根据2014年各地区风电上网电量以及风电、煤电现行电价水平,风电的平均度电补贴水平略超过0.2元/千瓦时,因此,上网电价相当意味着要在未来6年左右的时间内将这一差距缩小为近乎零。
 
  2014年前三季度,多家风电制造企业的业绩大幅上升。以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为例,其实现营业收入106.21亿元,同比增长49.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95亿元,同比增长535.78%。更有风电证券机构作出预测,使金风科技在四季度将继续触底反弹。
 
  风电制造业2014年较好的业绩与“抢装”现象不无关系。2014年两会上,“适时调整风电上网电价”的提法就已拉开风电行业抢装潮的大幕,9月国家发改委提出了陆上风电上网电价调整征求意见方案,各类资源区的电价下调幅度不一,为0.02~0.04元/千瓦时,风电行业反响强烈。如要在“十三五”实现风电和现有煤电价格相当,下调的幅度要达到0.2元/千瓦时左右,将影响企业的盈利甚至生存,这显然是行业最为担心的情况。
 
  单纯从风电角度以及可能的途径看,如果想打消企业的担心,要么实现风电成本下降,要么让风电利用小时数上升。自2010年后,风机价格和风电场建造成本稳步下降,根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风电建设统计评价报告》,2013年“三北”地区风电平均决算单位造价已经低于8000元/千瓦,未来价格可能还会下降,但降价空间是有限的。再看风电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013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2074小时,相比2012年激增180小时。但到了2014年上半年,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仅为979小时,同比下降113小时。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复,2014年的风资源情况不佳的自然原因固然是主因,但限电问题的可能反弹也不容忽视。实现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需要努力的不仅仅是风电行业,煤电乃至整个电力、能源系统的运行方式、机制需要做出改变,在市场空间一定的条件下,如能真正落实电力的节能调度,煤电实际的成本和价格需求将上升,风电的发展空间将增大,再考虑未来可能的环境税、碳税等的影响,从风煤环境约束等几个方向上可以缩小风电、煤电的成本和价格差。因此,风电的长远发展或需要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顶层设计上进行调整。
 
  在2014年11月公布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我国政府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要达到20%左右的新发展目标。风电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力之一。一直以来,但凡提到风电煤电平价,更多的人想到的是从风电行业入手,或压缩成本、或提高效率。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风电行业一方努力还不够。只有做到顶层设计优化,“风煤”双向调整,或才是完成目标、使风电在能源供应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可行途径。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