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能源:风机企业中的另类精英
在狂飙突进的新能源行业,寻找“速成”的行业巨头并不困难,况且随着行业“黄金时代”的逝去,速成冠军们纷纷陨落,甚至濒临破产。但有这样一批企业——稳进、低调,甚至在风云跌宕的产业环境中仍在进步,远景能源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远景能源在风机制造领域是一家另类的公司,它信奉精英主义、不热衷搞产业规模化、追求轻资产、不搞庞杂的产业链,虽已成立6年有余,但每年的产能仍保持在七八十万千瓦。这样的产能在行业巨头们的眼里少得可怜。
精英主义
不同于国内大批风机制造商的国资背景,远景能源由前巴克莱能源金融工程师张雷一手打造。2006年,30岁的张雷离开英国伦敦金融城,回到家乡江苏江阴创业,进入风机制造领域。从远景能源成立之初,张雷便按照国际化公司规则来组建团队,招募了来自世界不同区域的精英,研发团队成员大多来自全球知名的风能企业。而来自摩根士坦利、麦肯锡、西门子、通用汽车等著名企业的一批高级管理人才也竞相加入。张雷希望带领这支精英化的团队打造“全球化智慧型的企业”。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团队架构,风电国际化的研发和管理经验也被复制到远景能源。“远景能源请了很多外国人做设计,而不是花钱买图纸,花钱请外国人就是为自己安装了智能大脑。”对远景能源颇为熟知的龙源电力总经理谢长军对此评价道。
2008年4月,远景能源自主设计的1.5兆瓦风机下线。“我一个朋友带张雷来,那时他们的工厂刚刚规划好,我建议他做两台1.5兆瓦的样机实验,如果很好可以合作。”谢长军回忆道。
在龙源电力开发的风场中,远景能源的这两台风机的运行数据一直名列前茅。这为远景能源打开了市场。第一次合作之后,龙源电力每年都要采购其三四十万千瓦的风机,几乎占到了远景能源年出货量的半壁江山。一向对产品质量“吹毛求疵”的谢长军,对远景能源的风机质量表示赞赏,甚至将其推荐给同行。风电场开发商大唐、华能在考察了远景能源的风机在龙源电力的一些风场运行数据后,也成为了其客户。之所以备受青睐,除在产品设计方面拥有优势之外,远景能源快捷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对质量的苛求也颇受开发商的青睐。
青睐轻资产
发展模式上,远景能源更青睐轻资产,几乎不生产零部件,并且进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在其供应商的名单上,可以找到很多各个零部件领域最为优秀的企业。为了保证零部件的供给,远景能源把汽车行业整车订单交付系统(以下简称OTD)移植到自家门下。OTD是顶尖汽车制造商普遍采用的信息系统,覆盖了销售、研发、生产、零部件采购各个环节,通过此系统,供应商能及时了解到远景能源对零部件的需求情况,因此大大缩短交付时间。在生产环节,远景能源将著名汽车公司丰田创造的精艺生产模式引入生产流程,在生产模块间进行流水线式的组装,最大限度降低人员数量。在当前风电制造行业发展不景气的背景下,远景能源的简化产业链做法不失为一条正确的策略。
但远景能源对于质量的苛求,无疑推高了产品成本,进而推高了销售价格。“远景能源的风机虽然每千瓦价格比一般厂家高出300到400元,但其运行状况较好,这反而能提高开发商的盈利水平。我们现在更看重运营指标。”大唐新能源公司一位人士称。
除了风机制造,远景能源还将业务重点延伸到智慧风场的管理研发中,这也就意味着不单单向客户提供风机,还为客户提供风场相关服务。比如风电场规划与评估、建设管理,项目执行指导与管理,资产优化服务管理等。
2010年,远景能源完成了其全球4个中心的布局:上海研发与商业运营中心、江阴制造与工程基地、丹麦奥胡斯的全球创新中心和芝加哥的北美商业运营中心。4大中心布局完成,远景能源的发展轮廓也逐渐清晰。在未来,其所谓的智慧能源发展有三部分组成:一是智慧风机业务;二是智慧能源软件业务,三是智慧能源管理业务。作为中组部“千人计划”中的一员,张雷希望将远景能源打造成中国的谷歌、苹果。但面对风云莫测的风电行业,对成立仅几年的远景能源来说,这条路似乎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