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 > 正文
外资风机制造商企业中国之殇
发布时间:2012-10-30 10:13:13     来源: 艾莱风能网

  在中国本土风机制造商的强烈冲击下,曾经一统中国市场的外资风机制造商如今风光不再。

  自2006年以来,我国并网风电装机以87.4%的年均增长率步步攀升,至今年6月达到5258万千瓦,已然跃升为全球第一风电大国。

  然而,就在我国装机量一路飙升的同时,曾经一统天下的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却直线下滑,由最高的75%下降至10%。而取而代之的,正是中国本土风机制造商。有人甚至将外资风机制造商的这种重大逆转,形容为从“天堂”到“地狱”的陨落。

  2012中国风电之殇

  在产能过剩、并网受限、弃风严重、设备价格下跌、质量问题频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下,中国风机制造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企业发展速度下降,毛利率收缩,净利润纷纷下滑。

  以本土风机巨头为例,华锐风电和金风科技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96.25%和83%。而与2009年的43家相比,2011年本土风机供应商已减至29家。

  相比之下,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处境则更为尴尬。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莫过于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了。

  不久前,印度风电集团公司苏司兰将其在中国的风机制造子公司——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转让给了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转让费约6000万美元,双方已经签约。苏司兰集团公司主席图希尔?坦提将之称为“针对中国市场,我们正重新制定战略。”

  事实上,苏司兰中国战略的大规模调整很早就开始了。去年9月,以“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为由,苏司兰在中国的另一家风机子公司——德国瑞能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关闭了其在内蒙古包头的瑞能北方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尽管早在1995年,德国风机制造商恩德公司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于1998年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但在中国市场也难逃节节败退的命运。由于订单不理想,苦苦支撑的恩德也一直都在裁员减压。

  据悉,为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美国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外资风机制造商已与本土风机制造商成立了合资企业。通用电气选择了央企哈气集团,而西门子则选择了上海电气(601727,股吧)。而认为在没有伙伴的情况下难以在中国市场生存的恩德,显然想步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的后尘。

  无独有偶,因为财务状况堪忧,世界最大的风机制造商维斯塔斯不但将中国区与亚太区合并,还关闭了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的工厂,终止了千瓦级风机的生产。今年6月,维斯塔斯已向中国公司天顺风能(002531,股吧)出售了其位于丹麦瓦德的风机塔筒工厂。

  毋庸讳言,在这场袭击全球的风电寒流中,相关的设备制造商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2000年进入中国市场,已在华设立6家工厂,涵盖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柜生产及机舱总成,总产能超过1000兆瓦的西班牙风电大佬歌美飒也不例外。

  据悉,由于销售情况不佳,今年上半年歌美飒已连续两次下调其2012年在华风机销售预期。今年一季度其在华销售下降超过50%,中国市场在其全球销售额中的比例也由2011年一季度的13%降至6%。

  由于在华开展业务以来,歌美飒一直借助于风机制造和风电场开发“两条腿”走路,且与龙源电力、大唐新能源等国内数家大型电力集团保持着密切关系,被业内视为“掌握了最关键的渠道”,其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即使如此,歌美飒在中国新签订单也越来越少,与其他外资风机制造商一样,其市场前景也不很乐观。

  无法进入的风电市场

  无论是苏司兰还是恩德,无论是维斯塔斯还是歌美飒,抑或是从西门子还是通用电气……这些曾经一统天下的外资风机制造商如今纷纷撤离中国,有人将之归结为“外资风机制造商的逃离潮”。

  事实上,这种撤离趋势早在四五年前甚至更早就有迹可循了。

  早在2008年,为降低风电投资成本,推动本土风机制造业的发展,国家要求风电特许权项目设施的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而该政策被认为在促成中国本土风电设备累计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企业上功不可没。

  然而,对于外资风电设备制造商而言,“这一棒子下来就再没有缓过来。”由于价格明显高于本土品牌,面对很难下口、又爱又恨的风电特许招标权项目,不少外资风电设备制造商都很纠结。虽然口头上强调要扎根中国,但其态度并不是非常明确。

  对此,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秘书长祁和生认为:“中国风电市场自有其一整套运营体系,很多外资企业不适应,有些水土不服。如果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市场,相比苦苦坚守,撤退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他看来,随着本土风机制造商技术不断创新,设备质量不断提升,外资风机制造商已没有太大优势。

  也有市场分析人士将外资风机制造商市场份额的大幅下滑归之为本土制造商以“性价比”为旗打起的价格战。近年来,随着本土大批风机制造商的产品投向市场,在竞争激烈尤其是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风机整机的价格从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至2011年的3700元/千瓦以下。不断拉低的风机价格,不但快速拉低了行业的毛利率,而且直接推升了本土风机制造商的市场占有率。

  但在中国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龙源电力集团总工程师杨校生看来,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产品不能适应中国国情,跟不上中国风电市场迅速变化的步伐,才是外资制造商撤离中国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