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东北—华北(高岭)直流背靠背扩建工程正式投运并移交商业运行。工程实现了东北、华北两大电网联网输送能力和东北、华北两大电网间的互为备用能力,有效调节了两大电网错峰容量。
实现调峰互济 提高电网联网效益
东北电网已经覆盖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蒙东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和赤峰市,供电面积约127万平方千米,服务人口约1.21亿。
东北地区的电力负荷集中分布在哈尔滨至大连及沈阳至山海关铁路沿线附近的大中城市,这些地区的负荷占全区总用电负荷的60%左右,是东北电网的主要受端。而电源基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东部。
东北地区电源和负荷分布的特点决定了东北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
而东北—华北(高岭)直流背靠背扩建工程则正是位于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的关键连接处。东北—华北联网输送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解决华北电网用电紧张、东北电网电源相对过剩的问题,还能有效缓解东北—华北的调峰矛盾,实现调峰互济。同时也提高了东北、华北电网互为备用互相支援的能力,为确保东北、华北两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电能质量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早在2009年,就有业内人士指出:“有充足的电要送到华北,必须解决"通道"瓶颈问题。”
2012年,位于辽宁省绥中县山海关附近的东北—华北(高岭)背靠背换流站工程开始扩建,在已有的高岭换流站内扩建2个75万千瓦背靠背直流单元及相应设备。作为东北—华北(高岭)直流背靠背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工程使东北—华北联网输送能力由150万千瓦提升到300万千瓦,成为国内第一个在已建成直流换流站基础上扩建的直流输电工程。
克服重重困难 保证施工进度
由于工程地点处于北方,寒冷期长,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冬季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还面临时间和空间上的诸多困难。扩建区域作业面狭小,又被停电检修区域交叉分隔,大型机械展开非常困难。另外,安全措施复杂,技术难度大,施工单位与协作单位众多,也都成为建设者面临的难题。
今年2月,承建土建两厅一楼、两场一库建设及电气A包施工作业的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成立了高岭换流站扩建工程项目指挥部。指挥部每周听取工程专项汇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指导施工,及时、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备,在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指挥部主要负责人深入施工工地研究落实各项措施,召开现场会了解施工存在的难点,精心布置下一步工作安排,在施工的重要节点、安装的首次试点,以及主要设备安装时都到达现场指导工作。
针对工程遇到的诸多困难,施工单位还派出精兵强将组建工程项目部,投入200多名施工人员,20多台重型施工机械。施工中增加现场技术力量,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周密策划作业时间,做到各工序间实现无缝衔接。针对户外施工多、登高作业多的特点,在作业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加强现场安全监控,确保每个作业面有两名员工死看死守。
调试期间,全体生产人员24小时加班加点配合调试工作,分别成立了调试操作组、调试验收消缺配合组。同时改变运行值班模式,将原来的三个值整合成两个值,调试验收消缺配合组一、二次人员全部驻站24小时待命。调试期间共完成操作任务832份,操作相数7116项,正确率100%,确保了高岭扩建工程“零缺陷”投产。
多专业协同合作 保障工程质量
东北—华北(高岭)直流背靠背扩建工程的建设过程,都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将第一个施工的分项或分部工程作为样板工程,提出专项工艺要求,编制专项工程创优标准,实施样板认证。
承建东北—华北(高岭)背靠背换流站扩建工程的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经理和项目总工等人先后到±800千伏同里换流站、±660千伏宁东直流换流站、±660千伏青岛换流站学习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换流阀安装是电气A包主要施工难点,同时也是整个工程中的换流站扩建项目的关键节点。
按供货计划,换流阀悬吊部分于8月12日抵达现场,按工期要求9月10日前必须完成全部阀系统设备安装工作。
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抽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建了一支换流阀系统施工队,两个阀厅同时施工。一方面加强人力和机械设备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加强安全管控力度,最终于9月10日完成了全部两个单元换流阀系统安装任务。
辽宁省送变电工程公司独立完成了滤波器组的调频调谐试验及阀组低压加压试验、直流注流试验。其中阀组低压加压试验是换流站进入站系统及系统调试前非常重要的调试项目,该项试验是检验换流阀以及控制系统(包括集控和VCU/VCM)的完整性与正确性,技术难度高,需要多专业协同工作、密切配合。
工程建设中实施“带工员制度”,解决了高岭换流站工期紧张、工序严密、工艺复杂并且多家分包队伍共同作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