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访华:加强与中国多方面合作
本文摘要:与金融中心上海的7小时亲密接触后,5月16日,印度总理莫迪启程前往蒙古国。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7小时。从与25名中国企业家“圆桌会”开始,到拉住马云“私聊”半小时,最后与在华印度人会面,莫迪中国行的最后一天,做生意、叙梦想、讲感情,顺便带走了近22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
与金融中心上海的7小时亲密接触后,5月16日,
印度总理莫迪启程前往蒙古国。
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7小时。从与25名中国企业家“圆桌会”开始,到拉住马云“私聊”半小时,最后与在华印度人会面,莫迪中国行的最后一天,做生意、叙梦想、讲感情,顺便带走了近220亿美元的贸易大单。
莫迪访华:印度加强与中国多方面合作
尽管前一天在北京,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莫迪已经见证了中印双方24项协议的签署,但上海,面对中国企业家对印度市场的向往与投资热情,莫迪一行签单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以“构建更加紧密的发展伙伴关系”为主题的中国—印度经贸论坛吸引了150家中国企业和50家印度企业。在莫迪与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的见证下,中印又达成21项协议,涉及太阳能、光伏、钢铁、制造、汽车等多个领域。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那些签单的中国企业家难掩激动之情,都希望与莫迪合影的时间长些。而找到合作伙伴的印度企业家也以印度最高礼节摸足礼,向莫迪表示敬意与致谢。同时,台下没有签署协议的中国企业家纷纷感叹,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印度市场“分一杯羹”。
迟到半小时的会晤
在16日上午的中印经贸论坛开始前,莫迪在早晨9点半率先与25位中国企业家见了面。
尽管这是场闭门会议,但本报记者事先在现场看到,会议桌上的中国企业家铭牌包括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小米科技总裁林斌、华为董事长孙亚芳、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上海文广集团董事长黎瑞刚、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等。
据记者了解,莫迪在与企业家会面期间先发表了5分钟的主旨演讲。莫迪在演讲中称,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后勤办公室”,双方应该为了共同的利益、进步和繁荣而合作。他相信在印度市场发展的中国人都能取得最终成功。
莫迪还介绍了“印度制造”和“5F”发展模式:农场(Farm)、纤维(Fibre)、织物(Fabric)、时尚(Fashion)、外交(Foreign)。
也许是与中国企业家聊得太投机,会面结束后,莫迪仍意犹未尽,继续拉住了马云,又聊了半个小时。这也使得原定于10:15开始的中印经贸论坛,足足延后了30分钟。
其实,早在今年3月底,马云就已前赴新德里与莫迪会面。当时双方进行了约50分钟的长谈,双方就印度发展互联网、建立网上信用支付系统等问题进行了交流。记者此前也了解到,印度国内多家互联网巨头,诸如TCS、Infosys、Techmahindra等企业的CEO都出现在此次中印经贸论坛上。看来中印互联网合作“有戏”。
印度将建基建投资基金
尽管论坛比原计划晚开始半小时,但这并没有影响在座企业家的热情。在当天签署的21项经贸协议中,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各中两元,分别将在电信、电厂建设等领域发挥融资的角色。
在莫迪大力提倡“印度制造”(MadeinIndia)的当下,印度要发展基建,首先是解决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印度政府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印度基建存在近1万亿美元的庞大融资缺口。因此,与包括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外国银行等机构合作,是解决印度发展基建融资难题的关键。
印度工业联合会(CII)主席苏米特(SumitMazumder)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此行目的就是为印度国内的基建和制造业寻找银行等合适的中国伙伴。
莫迪也在演讲中提到,到2020年,印度将建立15个大型工厂,为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同时,设立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着重发展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出具有激励性的税收体系。在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简化审批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未来五年,印度将进一步改善对外投资政策。
印度国内专门为制造业发展提供金融借贷的IL&FS金融服务公司就与工行达成了10亿美元的协议,服务于基础设施建设。IL&FS金融服务公司总裁拉梅什(RameshBawe)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该协议有助于公司今后进一步积极开展设施方面的投融资建设。IL&FS金融服务公司也是首家在中国就基建进行并购的印度企业,其在基建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涉及重庆、山东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