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外资风电遭遇滑铁卢 维斯塔斯中国份额降至1.13%
发布时间:2015-04-07     来源: 中国经营报(北京)
本文摘要:尽管中国风电行业连续迎来“丰收大年”,但内、外资的中国份额却持续逆转——到2014年年底,内资厂商在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已经超过98%,外资厂商的份额则降到了令人惊讶的2%以下。来自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3 35GW,刷新了历史纪录。国家能源局年初制订的2014年新增风电装机目标为18GW,实际完成数据超越目标将近30%。
 
  外资求变
 
  4月1日、2日,记者通过邮件、电话、传真等方式联系维斯塔斯中国,试图了解该公司在中国风电市场上份额下降的原因,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未能得到正式回应。
 
  不过,2014年4月上任的维斯塔斯中国亚太区总裁博飞公开表示:“我们对于来自中国本土生产厂商的一些竞争,其实是充满敬意的。但我们也看到中国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比如,最初人们关注的只是能以最低的价格,实现最大的装机容量,现在人们关注的是如何以合理的价格,实现更高的发电量。”维斯塔斯方面认为,在市场转变的基础之上,维斯塔斯可以发挥技术和研发的优势,赢得市场竞争。
 
  记者从中国风电协会前述专家处了解到,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主要是在中高速风速的机型上,但自2013年以来,中国80%的风机市场都是低风速和超低风速的,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将进一步强化,因此,维斯塔斯为了在中国市场上继续有所作为,开始迎合市场需求,推出低风速、超低风速产品。
 
  来自美国的一家外资风电设备厂商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证实说,受内资企业“价格战”打压,外资厂商的份额的确在不断下降。
 
  据了解,由于中国风电厂商不断涌现,风机市场竞争激烈、产能过剩,风机整机价格在2008年时曾达到6500元/千瓦;2011年已降至3700~3800元/千瓦;2012年为了获取订单,风电厂商继续竞相压价,甚至出现过3000元/千瓦的低价;进入2014年后,风电场开发商开始意识到风机质量对于发电量的重要性,价格维持在4000元/千瓦以上;但以技术和研发见长的外资厂商,一直坚守5000元/千瓦的售价。
 
  “价格战”最为激烈的2011、2012年间,歌美飒集团公司主席兼CEO乔治·卡弗特在谈及中国风电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现状时表示,歌美飒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降低度电成本、参与市场竞争,三年之内的目标是降低15%,五年之内的目标是降低30%。
 
  中国风电协会前述专家认为,技术仍是外资风电厂商在中国制胜的关键,如海上风机方面,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海上风机仍未量产,德国西门子2014年称霸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此外,凭借最新的低风速智能风机产品,美国通用电气2015年1月斩获了中国风电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为华能集团提供55组智能风机,总装机容量为151MW。
 
  为了适应形势,维斯塔斯和歌美飒也已经更新了中国战略,推出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产品。来自维斯塔斯的最新消息称,2015年其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回暖”,第一季度获得的订单量已经超过2014年全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