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行业 > 正文
在华外资风机巨头急谋转型
发布时间:2015-04-02     来源: 《 中国能源报 》 记者:肖蔷
本文摘要:中国风能协会日前发布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风电出厂吊装容量2335 05万千瓦,较2013年增长45 1%,其中金风科技、联合动力、明阳风电、远景能源、湘电风能、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船重工八家企业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3%,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GE、歌美飒分别只新增了26 2万千瓦、9 12万千瓦、6 17万千瓦,仅占总装机容量的1 1%、0 39%、0 26%。
 
  中国风机制造商的壮大和本土风机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曾经风光无限的外资风机制造商处境更加窘迫。
 
  中国风能协会日前发布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新增风电出厂吊装容量2335.05万千瓦,较2013年增长45.1%,其中金风科技、联合动力、明阳风电、远景能源、湘电风能、上海电气、东方电气、中船重工八家企业的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73%,而风电巨头维斯塔斯、GE、歌美飒分别只新增了26.2万千瓦、9.12万千瓦、6.17万千瓦,仅占总装机容量的1.1%、0.39%、0.26%。
 
\
在华外资风机巨头急谋转型
 
  回望2004年,外资风机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占比高达75%,而今,它们面临的已是“剧烈下滑”以及“被边缘化”的事实。耐人寻味的是,其“窘境”却只限于中国。国际风能研究机构MAKE日前公布的《2014年全球整机商市场份额分析》显示,2014年,外国整机商力压势头强劲的中国整机商,在全球整机商排名中名列前茅,其中西门子、GE、维斯塔斯位列全球前三。
 
  或许,外资风机制造商只在中国“水土不服”?
 
  转型
 
  外资风机制造商的衰败早已经有迹可循。中国风电市场的急剧扩张并未给其带来机遇,反之,2012年,外资风机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跌至10%,当年最能证明外资风机制造商式微的例子就是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退出中国市场。
 
  “高价格、对市场反应不灵敏是外资风机市场份额下降的根本原因。”中国风能协会一位专家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就价格而言,目前同一型号的风机中国产品比外国产品便宜了10%以上。外资品牌为何坚守固定价格?一位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企业内部有一套全球定价策略,风机在华定价要考虑品牌、利润、供应商运输成本等,中国区管理层不能直接决定降价。”
 
  更大的问题是外资风机制造商对市场的反应迟缓。
 
  在很多中国风电开发商看来,虽然外资风机制造商有着质量和技术的优势,但却“过于自信”。当中国风力发电市场日趋成熟,机组大型化、机组特色化成为发展方向时,外资却固守其原有的机型,不愿将其大容量机组和技术推向中国市场。当回头准备再去参与大风机与特色风机竞争时,才发现市场已被瓜分殆尽。
 
  “我们需要且喜欢差异化的机型,当风电大规模发展,我们有高海拔、低温型、防风沙、防台风等特殊要求时,外资并不能像本土企业那样灵活地按需订制。”一家国字头风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国外设备制造企业的售后服务响应速度慢,风机出了故障,国内企业通常第二天就能赶到,甚至连夜检修,但外资企业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旦维修不及时或者故障部件更换不及时,就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发电损失。”
 
  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博飞亦表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有着不同的原因。“维斯塔斯的主要产品是针对高速和中速风区,但中国装机比任何国家都要快,特别是低风速和超低风速风机。所以我们现在的产品从高、中风速到低、超低风速都必须进一步拓展。”
 
  遇冷
 
  以苏司兰为代表的一批外资风机制造商撤离了,而像维斯塔斯、GE、西门子等风电巨头却明确表示“不会撤离中国市场。”
 
  “中国对GE来讲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没有之一。”GE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明确表示。
 
  面对颓势,外资企业选择的“自我救赎”道路并不相同:一种是奉行本土化战略,比如西门子、GE等风电设备企业与中国的机械设备制造商成立合资企业;另一种则是大幅修正其中国战略,如维斯塔斯开始缩减制造资产,注重风场运维服务,歌美飒注重中国开发商需求,着眼特色风机等。
 
  为扩大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本土化成为外资风机制造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在复杂的风机市场面前,联手作战似乎比单打独斗更有优势。2010年9月,GE与哈电集团下属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宣布成立新的合资公司,主要为中国市场开发制造风力发电机组。2012年7月,上海电气与西门子举行了风能合资公司开业庆典仪式,宣布两家合资公司西门子风力发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和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然而,“联姻”却并未带来理想的结局。2013年,据香港证交所公告,GE和哈尔滨电气终止在中国成立的两家风电合资公司项目,终止合作的原因是双方在业务重点和业务战略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
 
  而今,上海电气与西门子的合作也并不顺利。“上海电气和西门子这段婚姻依然存在,但是日子过得确实不太理想。在开始做顶层设计时就存在一些问题,交易结构弄得太复杂,导致操作起来难度大,运行和管理成本高,运行效率非常低下。”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琦表示,“但我们一直在磨合,相信未来会成功。”
 
  与“本土化战略”相比,偏重调整自身战略的企业似乎走得更为稳健,维斯塔斯、歌美飒等企业近两年已更新中国战略,并推出了新的机型。比如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推出了承载其最先进技术的新一代2兆瓦风电机组:V110-2.0兆瓦和V100-2.0兆瓦机组,这两款新产品十分适合中国的中低风速风场。
 
  “维斯塔斯的产品在成本效益方面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们既是一个西方企业,又是一个中国企业。所以我们会去适应中国在能源生产、产品质量认证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博飞表示。
 
  征途
 
  “得益于风电市场的回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与2014年的统计数字相比,今年外资风机制造商的出货量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其新增容量将在200万-500万千瓦之间。”MAKE中国市场分析师孙文轩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技术仍是目前外资风机制造业在中国致胜的关键,其最典型的事件就是海上风机的生产。截至目前,中国风机制造企业自主研发的海上风机仍不能量产,西门子靠海上风机称霸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并借助这一细分领域的成功成为2014年全球市场翘楚。
 
  “除了技术这种硬条件之外,外资风机制造商转型最有成效的战略就是聚焦中国细分风电市场,比如维斯塔斯明确提出聚焦中国低风速风电市场。”中国农机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一位专家告诉本报记者,“经历了爆发式增长、颓败冷场之后,外资风机制造商通过自身转型,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
 
  据维斯塔斯公司网站披露,继去年11月初公司与中国内蒙古汇通能源卓资风电公司签下26台V80-2兆瓦风机的订单、去年12月与宁夏哈纳斯新能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签订50兆瓦的风机订单后,今年2月,公司再获河北建投集团旗下建水新天风力能源公司云南建水七棵树风电场74兆瓦风机的订单,包括37组V100型2兆瓦风机和2年的安装维护服务。
 
  今年1月,凭借最新的低风速智能风机产品,GE也获得了在中国风电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将为华能集团提供55组智能风机,总装机容量为151兆瓦。这相当于GE2013年新增装机规模的近90%。
 
  与维斯塔斯、GE一样,歌美飒也尝到了特色风机的甜头。“近两年我们开始研究适合中国市场特点的新机型,比如针对高海拔、台风地区、低风速地区开发新的产品。这使得我们在市场上的位置出现了进一步的提升。”歌美飒风电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区CEOMiranda表示,“今年我们在中国的出货量将高于200兆瓦”。
 
  “各家外资风机制造企业制定的中国战略能否完全实现,现在并不好说。”孙文轩说,“但战略调整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谁的运营体系更适应中国市场,谁就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