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路线图2050
本文摘要: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告一段落,其最主要的成果《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2050》近日火热出炉。路线图描绘了中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未来发展的路径和趋势。
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告一段落,其最主要的成果《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
2050》近日火热出炉。路线图描绘了中国
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未来发展的路径和趋势。国家能源局史立山副司长、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专家对路线图进行了解读。

解读中国可再生能源路线图2050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中丹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执行主任王仲颖:
我个人觉得第一步的研究成果,就是中国2050年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途径研究。
给大家展示的是第一步研究成果的结果,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方向到底得出什么结果,到2050年终端能源消费量32亿吨标准煤,电力占整个终端能源消费60%以上,直接消费的化石能源为9亿吨标准煤。电力供应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达到91%,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占了86%。
2050年一次能源供应量34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66%以上。2050年非化石能源产量22.4亿吨标煤,到2050年,国民经济要7倍于2010年的水平,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届时人均GDP是3万美元(2005年的美元价值)。
生态环境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如果我们能够实现的话,各种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属的排放量低于中国1980年的排放水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30亿吨,2010年我们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是67亿吨,届时人均排放2.17亿吨。我给大家两个数据,2010年世界平均水平人均4.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90年世界平均水平人均3.99吨。电力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量14亿吨,2010年电力部门排放量是32亿吨,下降一半多,这就是91%非化石电力的贡献。所以如果实现这个情景,中国将真正进入生态环境美好美丽中国的时代。
一起探讨一下这个情景的可行性。在我们情景设计里,到205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应该是5亿辆左右,这当中4亿辆是电动车。未来电力将主宰能源系统,风电、太阳能发电将主宰电力系统。能源的供应将依托能源互联网,这4亿辆电动汽车首先就对未来电力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支撑。4亿辆电动汽车将支撑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甚至更高效的运行。
为什么?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动汽车支撑北京电力系统的模拟分析。北京现有汽车保有量接近600万辆,假设2030年发展到1000万辆,如果其中50%,也就是500万辆是电动汽车的话,每辆电动汽车为电网的贡献反馈按照充电的7个千瓦,这辆电动汽车续航能力在100-120公里左右,可以拿出7个千瓦给电网做贡献。届时500万辆电动汽车就可以将北京的电力峰谷差削平。
再进一步思考,技术进步。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有美国的特斯拉,续航能力在500公里以上,最近看到网上的消息,西班牙石墨烯电池可以使电动汽车续航能力达到一千公里,如果续航能力达到稍微保守的300公里,每一辆电动汽车给电力系统贡献就可以从7千瓦增加到20千瓦。那时候仅电动汽车这一项,200万辆最多不超过300万辆电动汽车,就可以使北京的电力系统没有峰谷差。
电动汽车只是未来众多支撑电力系统的技术之一,未来还会有各种储能技术,智能信息传递和控制技术等等。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副主任高虎:
总的来看我们国家风能资源足够支撑我们大规模风能发展的目标。国家也制定了九个千万千瓦级的风电级别,布局在三北和沿海地区。我们对七大基地各个时间节点发展做了研究,具体结论是七个基地经济可开发量可以达到10亿千瓦以上。
我们国家太阳能资源也是非常丰富,即使中东部资源不是特别好的地方也远远比欧洲好得多。太阳能利用技术很多,包括热发电,在这些技术路线之中也都存在自我相互竞争的关系,所以做路线图是非常难以很准确描述各个技术未来发展方向。但是不管怎么样,成本不断下降,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太阳能热利用主要的发展驱动力。
生物质能技术比太阳能利用技术还要复杂。总的来看生物质能潜力非常大,可以达到三亿吨总的规模,目前来讲利用量不大,只有10%。针对废弃物、种植类作物,农林剩余物做了未来可获得量的研究,不同时间节点,现在来看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总量来说还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