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马金儒 : 行业向关注全周期度电成本转变
发布时间:2015-06-30     来源: 中国能源报 张子瑞
本文摘要:中国风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后该向何处去?“互联网+”如何帮助风电行业实现价值提升?作为行业领头羊,金风对于这些行业热点有何思考,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兼公司秘书马金儒。

  中国风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后该向何处去?“互联网+”如何帮助风电行业实现价值提升?作为行业领头羊,金风对于这些行业热点有何思考,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董秘兼公司秘书马金儒。
 
  智能微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
 
  中国能源报:在不久前的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风能展上,金风发布了最新开发的1.5VP系列产品、柔性塔架技术和混合式塔架技术,这是否意味着金风要打通全产业链?
 
  马金儒:金风的定位是风电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不仅仅是制造设备,还包括前期的风资源测评、EPC、风电场开发建设以及后续服务。金风很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关注技术创新和研发。除了整机外,我们还长期专注于叶片研发领域,以及新发布的柔性塔架和钢混塔架技术,金风投入很大力量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研发,但并不意味着自己要生产制造这些产品。有专业化的生产商把金风的研发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最终应用于金风的风机上。
 
  中国能源报:目前,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很热,金风力推的智能微网是否也是能源互联网的一种实践?
 
  马金儒:智能微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单元,实际上就是将多种新能源应用起来,通过储能技术,能量管理技术等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清洁、智慧的电力供应系统。
 
  金风1.5VP系列产品,除了单机的全面优化改进,从技术上实现了“可调节整机功率模式”,还结合以整个风电场为投资单位的一揽子价值提升策略。通过搭载智能场群协调控制系统,有效提高风电场能量可利用率,从而提升产品的发电效率与整个风电场的投资回报性。这也印证了风电的发展趋势是单机向智慧风机发展,风电场向智慧风电场发展,这些都必须借助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等。
 
  大电网不能涵盖的一些区域如孤岛等,再如一些耗能大户,都将是智能微网商业化应用目标。
 
  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更值得关注
 
  中国能源报:风电行业曾经从产业的巅峰跌入谷底,整个行业陷入寒冬。对于目前重新进入加速度发展的风电行业来说,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马金儒:风电行业2012年左右遇到的问题和曾经的彩电行业有一些相似。上世纪90年代,国内彩电品牌基本一统天下,但后来相互压价竞争,不做技术创新,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大打击,致使后来外资品牌彩电市场份额快速上升。
 
  2010年前风电行业过猛发展,当时涌现出七八十家整机制造商,企业蜂拥而上,相互压价,不注重技术和质量,这造成2011年、2012年时脱网等大批事故发生,给风电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012年时,每千瓦报价最低甚至达到3600元,这使得公众对风电行业和风电设备产生了怀疑和排斥。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有积极意义,沉重的代价使业内深刻意识到,需要建立技术的标准,需要关注质量。良性的发展一定是靠质量取胜,而不是靠价格取胜。
 
  中国能源报:以前业主更关注风机每千瓦的报价,今后是否将更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
 
  马金儒:这种理念实际上是金风一直提倡的。在国内市场,我们的机组价格比市场平均要高出5%—10%,但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我们的度电成本是最低的。这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包括实现整个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比较低等。
 
  在过去一二十年,不仅仅在风电行业,在很多行业,我们都更关注产品价格,而对价值关注不够。这或许与我们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很多东西似乎买的时候是便宜的,但后续使用要求投入很多。风机也是如此。此外,随着风机大型化,塔筒高度越来越高,新开发的塔架达到120米,这意味着项目造价和后续维护成本也越来越高。
 
  前几年招标中,设备价格的权重占60%以上,而近来,机组的价格在招标中的权重不断下降。行业也在向关注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的方向转变。未来,时机成熟时,建议可以把比较价格直接换成度电成本更科学。
 
  中国能源报:我国风电装机突破1亿千瓦后,该如何平衡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
 
  马金儒:首先,风电发展速度还是有空间的,在追求规模和速度的同时,一定要防范2010年前粗放式增长和爆炸性增长所带来的问题重演,要实现稳定增长,关注技术的提升和质量的提升。作为风电整机商领军者,金风有责任为行业树立健康发展的形象,金风要做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质量为先的践行者,最终实现提升风电场的整体发电效率。
 
  中国能源报:您认为,以“9号文”为代表的此轮电改对风电等新能源的应用会带来哪些影响?
 
  马金儒:这轮电改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机遇。电改将进一步推动电网更愿意接纳新能源。风电占我国发电量不到3%,而丹麦等欧洲国家超过30%。中国的风电发展潜力仍很大。表面而言,风电的成本似乎高于火电,但是如果把环境成本、碳排放成本计算在内,风电的成本将低于传统火电。而且,关于新能源的应用问题,不能仅从直接成本上去考量,还要从环保、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去衡量。
 
  有必要建立风机出质保标准规范
 
  中国能源报:金风是最早成立专业运维公司的风电整机商,对风电运维有何长远布局?
 
  马金儒:目前,服务板块占金风整体业务收入的比例很小,2014年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低于5%。运维属于服务板块的一部分,因此占的比例更小。金风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比如,金风安装的风机是最多的,掌握的运行数据也是最多的。目前,金风旗下约8000台风机安装了传感设备,未来争取所有风机都装上传感设备,从而实现对风机进行监测。
 
  金风的运维服务将着眼于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进行能量监控、自动调节发电功率、提升风电场发电效率等方面的附加值服务。
 
  中国能源报:目前在风机出质保的问题上,运营商和整机商有一些争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马金儒:目前的风电运维市场有整机商、风电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服务商等几类主体,这三类运维主体各自有各自的优势。整机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对于风机出质保的纠纷,业主和整机商之间有一些争议,在行业内确实有这样的问题存在。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相应的标准,明确界定如何出质保,同时要建设一种解决争端的机制。
 
  对于金风而言,出质保状况还是比较好的。虽然相对来说,风电业主更有谈判能力,但如果整机商能为业主提供更好的更具附加值的服务,完全可以赢得业主的信赖。金风有一个理念是客户导向,实际上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很多技术和服务并不是客户主动要求的,而是我们认为这些服务能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价值回报。我们的这些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同,因此在出质保的问题上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
 
  中国能源报:海上风电被认为是下一个热点,金风在海上风电方面有何技术储备和规划?
 
  马金儒:目前,金风的2.5兆瓦风机已经在潮间带风电场顺利运行,3兆瓦样机已经运行了好几年,6兆瓦样机刚刚开始运行。可以说,金风在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已经进行了积极的储备,以迎接下一步海上风电市场的发展。
 
  欧洲是海上风电发展比较成熟的区域,对比可以发现,欧洲土地资源寸土寸金,陆上风电资源趋于饱和,中国还有大量陆上资源没有完全开发,陆上风电每千瓦造价约为7000-8000元,而海上风电造价达到每千瓦16000元,几乎是陆上风电造价的2倍,而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并没有达到陆上风电电价的2倍,考虑到海上风电的经营风险更大,对于项目投资而言,目前海上风电的标杆电价水平的吸引力还不太大。
 
  中国能源报:去年,金风的新增装机为443.4万千瓦,在整机商中排名第一,预计今年的新增装机会有多大?
 
  马金儒:今年的情况很特殊,一方面,去年风电标杆电价调整后出现了抢装潮,今年仍将出现抢装现象,另一方面,新增装机容量也受制于电网并网的速度。因此,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今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但预计新增装机容量一定会超过去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