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访谈 > 正文
黄毅诚:风能发展潜力大 未来要靠新能源
发布时间:2015-03-02     来源: 能源网
本文摘要:我国大规模发展风电是有资源基础的。我国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都有很多大风口,可建大型风力发电场。9000千米的近海和沿海,再加上各个岛屿,有好几亿千瓦的风力资源可以利用。仅苏北600千米的浅海,按德国标准(在水深20米的情况下,6×6千米的范围内可装机50万千瓦)就可以安装近1亿千瓦的风电。

  20多年前,原能源部时期(1988~1993年)曾正式提出人均装机容量1千瓦的阶段性奋斗目标。那时候我国总电力装机只有1亿多千瓦,人均装机容量只有0.1千瓦左右。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总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6亿千瓦,人均装机容量历史性突破1千瓦,几代电力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变为现实。作为原能源部部长的黄毅诚同志,针对我国人均装机突破1千瓦,欣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人均装机1千瓦代表我国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谈及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历史性地实现1千瓦的阶段性目标时,作为当年明确提出这一目标的当事人黄毅诚认为:
 
  人均装机1千瓦代表我国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感到很欣慰。对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它首先要承担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满足人民需求的社会职能。
 
  为保证任何时间都不因短缺而拉闸限电,电网必须要有充足的备用容量。这不是浪费,也不是“窝电”,而是电力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内在要求。此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实现人均装机1千瓦,现在来看,已经达到了。
 
  近10年来,我们电力工业走过一个高速发展时代,连续多年每年近1亿千瓦的电力建设速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我国迎来了电力工业突飞猛进的高速增长时代,如此之大的电力建设规模,基本上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为未来我国电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力地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我国经济要达到全面小康水平,人均电力装机达到1千瓦是必不可少的。他曾经预计,到2020年电力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现在来看,自认为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
 
  国家实现全面小康后,经济还要继续向前发展,还要经过一些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要达到韩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电力装机需要达到多少,现在还说不准,20亿千瓦可能还是很不够的。
 
  重视清洁能源的同时应适度发展高效煤电
 
  对目前以及未来我国电力装机的结构优化问题,黄毅诚认为:
 
  燃煤电厂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1979年全国燃煤电厂总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现在火电已超过9亿千瓦。国家经济还要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还要增长。新建电力装机中,要大力发展核电,但短时间仅靠核电是无法满足电力增长需要的,再加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也是如此。因此,还要必须建设一部分高效低污染的燃煤电厂。
 
  20万千瓦机组是1958年设计的,当时首次采用中间再热技术,汽轮机蒸汽压力由90个大气压提高到130个大气压,温度由510摄氏度提高到535摄氏度,发电煤耗从每千瓦时390克标煤降低到360克标煤。这样的设备在当年的国内来看是最先进的。
 
  时间已经过去了50多年,随着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20万千瓦机组已大大落后于现在的大容量高效机组了。目前我国生产的发电设备,蒸汽压力从亚临界到超临界又到超超临界,温度从550摄氏度到570摄氏度又到600摄氏度,发电煤耗已降到每千瓦时280克标煤。现在已到了用先进的高效机组代替那些20万千瓦及以下落后机组的时候了。拆掉现有20万千瓦及以下机组,就地改建66万千瓦或100万千瓦机组,这样不但可以免于新占耕地、无需再建生活辅助设施,而且铁路、煤场和供水等生产辅助设施也基本够用,投资会大大降低,老电厂的人员也可以得到安排。
 
  现在的问题是,电力发展究竟要依靠什么样的发电设备?目前,水电装机已达到30183万千瓦,最终可能会达到4亿千瓦,甚至更多。风电需要大力发展,但目前风电一年利用小时数只有2000多小时,相同容量的风电出力仅相当于煤电的一半。
 
  还有就是煤电,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所以电源结构中煤电占了很大比例,但煤电最大的弊端就是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还要大力发展煤电,会遭到全世界的反对,而且我国自己也会深受其害。今后,煤电装机可以再增加,但要适度,增加煤电发电量主要依靠提高机组燃煤效率,用节约的煤炭增加发电量。
 
  在此形势下,未来电力装机不论是达到16亿千瓦还是20亿千瓦以上,装何种发电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在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了。
 
  风能发展潜力大,未来要靠新能源
 
  被问及如何看待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时,黄毅诚认为:
 
  我国大规模发展风电是有资源基础的。我国的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都有很多大风口,可建大型风力发电场。9000千米的近海和沿海,再加上各个岛屿,有好几亿千瓦的风力资源可以利用。仅苏北600千米的浅海,按德国标准(在水深20米的情况下,6×6千米的范围内可装机50万千瓦)就可以安装近1亿千瓦的风电。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气象局提供的比较可靠的资料是,我国陆地上10米高度可供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理论上,50米高度的风能资源比10米高度多1倍,在新疆、河北实测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样,我国陆上50米高度可利用的风力资源为5亿多千瓦。现在,大型风机的高度可达100米,这个高度可利用的风能更大。世界公认,海上的风力资源是陆地上的3~5倍,即使按1倍计算,我国海上风力资源也超过5亿千瓦。所以,我国的风力资源是丰富的,远远超过可利用的水能资源,要建立统一的坚强的电网来消纳风电。
 
  前几年,他曾建议大力发展风电,我国大规模发展风电不但有需要,而且有可能。一是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陆地加近海总共有15亿千瓦以上;二是有需要,近几年每年新增发电装机都达到1亿千瓦,其中80%是火电。现在全世界都在大讲气候变暖问题,我国已成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对减排有优势的应该率先发展。
 
  最后,他还重申了一点,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人均1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是必不可少的,发电行业发展还是任重道远。从长远看,我们电力事业的未来还是要依靠新能源,要靠太阳、靠风、靠生物能源。我们的电力事业发展还是需要国家更加重视在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修订发展方案,做出合理的规划和调配。
 
  投资策略方面,民生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研究员认为,电改最核心的问题是竞价上网,也即是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在买方和卖方均引入竞争,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格局,从而提高发电、供电以及用电效率,达到全社会经济性;目前国内电价的决定权在发改委和能源局,要改变现有局面,目前主要方法是推进大用户试点,逐步实现售电侧放开,最终形成电价由市场决定的机制。而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放开售电侧,主要有三个受益方向:1)发电端;2)配电端;3)用电端。
 
  国泰君安分析师认为,电力行业大格局已经有超过十年没有发生过变化,整个行业万亿级别的销售收入、资产以及数千亿级别的利润总额,一旦出现自上而下推动的格局改变,将足以造就大量受益主体及资本市场投资机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