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风电场 > 正文
切吉石乃海49.5兆瓦风电场全部并网发电
发布时间:2015-10-14     来源: 人民网-青海频道
本文摘要:9月28日下午16时,在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不远处的切吉石乃海第33台风机的转动,标志着黄河水电公司在青海省海南州茶卡风电一、二期全部投产发电。

  艾莱风能网讯 9月28日下午16时,在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不远处的切吉石乃海第33台风机的转动,标志着黄河水电公司在青海省海南州茶卡风电一、二期全部投产发电。
 
  62座巨型白色大风车风电机组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宛如一支扬帆远航的舰队,迎风转动,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点亮了青藏高原。
 
  抃风儛润:一期安全高效运维
 
  青海省海南州风力资源丰富,早在本世纪初,就在茶卡草原上建起了一座30多米高的测风塔,这为后来海南州大规模开发风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011年,切吉风电一期项目开工建设,拉开了黄河公司风电开发的序幕。在这片海南州切吉乡的戈壁滩上,风资源充足,最高风速达到30.08米/秒,风场利用小时数达23.29小时,可利用率达到100%,有效风时数为23.64小时。
 
  大风起兮云飞扬。将风变为风电,不仅是青海儿女的福音,也是黄河公司在清洁能源开发的又一个壮举。
 
  2012年12月29日,切吉风电一期首台风机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49.5兆瓦。切吉风电一期每年可为电网提供上网电量约为9282.5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98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403.2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33.8吨,二氧化氮排放量约344.5吨。
 
  随着茶卡首台风机的并网发电,李炜民作为新能源发电部茶卡项目部的经理,就成了这座风场的“管家人”。
 
  风力的不确定性,人类无法左右。风力发电机随风而动,风过小无法利用,风过大损坏设备,可利用的风能也是强弱变幻。在风力发电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与传统发电形式相比,风力发电对运维管理有着更为特殊的要求。
 
  李炜民干过水电、建过光伏,可就风电的运维来说,这可是头一回接触。切吉风电作为公司首个风电项目,在日常运维中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他边学边干,硬是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李炜民“小马过河”式摸索出风机状态点检、电场监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风电创新管理模式。
 
  在变幻无常的风力面前,如何让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李炜民告诉记者,切吉一期装机49.5兆瓦,共29台风机,当风速大于3米/秒,风机开始发电;达到9.5米/秒,可以实现满发;而当风速超过25米/秒,风机将自动停止发电,保护设备。切吉一期每月对风机全面检查一遍,每周检查一次场内设备,每天两次对变电站设备进行检查。
 
  正是这样细致的检查工作,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截至2015年9月25日,切吉一期风电场累计发电量已达2.623亿千瓦时,投运至今,未发生事故及异常现象,并且屡获安全先进集体,高效完成公司下达的任务与指标,为公司新能源发电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对一期风电场资源进行测算,形成理论发电量的推算方法,将其计算方法汇编成册,并根据机型、环境等特点,对风电场运行检修工作内容与流程进行梳理,进一步促进管理标准化。”这是风电场项目部经理李炜民二年多运维中总结出的工作经验。
 
  从一名水电人成长为光伏风电的行家里手,李炜民在最初的学习笔记中写到:“对比水轮机主辅设备,风力发电机结构更加集成化,需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更多,更精细......”
 
  与风共舞:二期优化设计建优质工程
 
  在切吉一期风电成功的运维经验下,公司进军风电的信心倍增。2015年3月,风电二期切吉石乃海49.5兆瓦风电项目开工建设。
 
  从源头上要质量和安全,是公司发展风电的一大法宝。在持续规模发展的同时,公司针对风电工程管理特点,围绕安全、质量、造价和工期“四控制”要求,不断加强基建工程制度、标准建设,初步建立了风电建设工程制度体系。
 
  承担切吉石乃海风电工程建设的新能源集成公司充分发挥业主职能,通过建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等管理体系标准,在设计中严格遵循节能、环保的指导思想,技术方案和设备,材料选择,建筑结构等方面,充分考虑节能的要求,减少了线路投资,节约土地资源。
 
  “工程施工中,优化风机基础体型和结构,减少了混凝土方量和钢筋用量;在箱式变压器施工中,减少高压侧电缆头66套,节约工程成本。在对一期有效运维的基础上,通过风机运行中故障率等综合因素考虑,将原来风机双馈型改为直趋型,进一步优化了风机机型选择方案。”新能源集成公司茶卡项目部经理孙宁宁介绍说。
 
  切吉石乃海风电场规划总装机容量49.5兆瓦,安装33台永磁风力发电机组,采用一机一变的单元接线方式,经两条35kV架空集电线路输送至茶卡风电场已建设的110kV升压站后并入海西电网,设计年利用小时为1839小时。
 
  针对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立即采取防范措施,杜绝事故发生。同时,加强机组试运行期间的巡视检查和移交生产验收工作,确保移交生产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切吉石乃海风电2015年8月20日首台风机并网发电;9月5日完成全部33台风机安装,9月28日完成全部风机并网发电任务。
 
  切吉石乃海风电的全部投运,每年可为青海电网提供9102.4万千瓦时的清洁电能,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677万吨,减少向大气排放粉尘0.0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1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05万吨。
 
  建设者以戈壁为家
 
  风沙大、紫外线强,早晚温差相差20摄氏度。为了早一天发电,每天总能看到孙宁宁和他的团队泡在现场。
 
  谈起孙宁宁的团队是如何管理茶卡二期风电施工现场的,孙经理夸口到:“我们全靠‘精干高效’”,因为他的团队只有两个人,集成公司茶卡项目部技术员司才宏是他唯一的“兵”。
 
  “我们每天都要跟在施工现场,哪里施工稍有不对,会立刻让人停工整改,只有严把质量关,后期投运才会少出故障,减少运营成本。”2012年进公司的司才宏一直从事风电建设,他在施工管理中,不断拨拉着“小算盘”,建优质工程除了在优化设计等大处着眼外,还要在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做足项目成本账。
 
  “在确保风电一期安全运维的基础上,为了在风机5年质保期后更好地接管维护工作,通过现场观摩风机组装,与厂家技术人员交流等方式,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风机运维技能。”切吉一期项目部值长刘龙欢谈到。
 
  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切吉风电场可以看到无论是运行值班人员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学员,大家学习的劲头十足。2011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的员工宋首先,是风电场的“元老级”技术骨干,自第一台风机机架开挖起,他就跟着厂家安装人员爬上直径4米的风机主机,参与安装调试,不放过一天学习的时间,逐渐成长为风场技术骨干,短短几年时间,宋首先已从一名普通运行工成长为茶卡风电场项目部副经理。
 
  刘得林大学毕业就来到这里,刚好赶上风电建设高峰期,很少有休息时间。“每次休假大家基本都在风场,一些日常用品都在镇上买,安装任务非常紧张,大家谁都不想因为自己而耽搁”。
 
  “项目部员工在工期紧张时,二、三个月回一次家是常有的事情,大家遇到家人生病,结婚生子等都是匆匆结束假期,尽早赶回风电场,大家把风场当成了自己的‘家’”。李伟明感慨地说。
 
  现如今,在原来空旷的茶卡戈壁滩上,短短几年间,62台风力发电机已傲然挺立。这些屹立于天地间的巨人,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叶片高速飞转,呼呼作响,场面蔚为壮观,黄河公司绿色风电将从这里出发,源源不断送往青藏高原的万户千家。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