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神堂风电场“90后”凌云驭风检修风车
本文摘要:在天津滨海新区汉沽,有一个叫大神堂的地方,每天,天津城的第一缕阳光都是从这里照进城市。所以,这里在人们的想象中,就多少有一种浪漫的情调。
冬天入骨寒夏天一身汗
冬天的渤海湾,海上吹来的风有种透骨的感觉。因为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出了点故障,张国梁和同事徐超林接受了任务,要到风车上边去维修。记者很想亲身体会一下爬风车有多“刺激”,可是,从风车下一看,80多米的梯子,相当于30层楼高,风机内部空间狭窄,直径不足3米,很窄很窄的直梯看着就让人眼晕,不自觉地腿就有点哆嗦。为了方便爬,要把外套脱了,戴上安全帽,身上系上安全带和防滑落块就可以向上进发了。张国梁他们上得很快,机组通道里回响着他们的脚步声和安全带碰梯子后清脆的回音。可是,记者刚上十几级台阶就觉得不行了,手心都出了汗,而且,梯子上有突出的螺栓不时会碰到安全帽和背,感觉心跳也快了,腿也软了。张国梁他们不住地在上边提醒着:“别往下看,那样会害怕的。”可是,就算一直往上看,记者还是觉得头晕眼花,实在坚持不住,只能放弃了。这时候,张国梁他们已经到了风车的最上边,开始了他们的工作。风车上面的机舱里,整体空间也不足30平米,布满了各种设备,转身都很费劲,要对设备进行维修,张国梁他们就得弯着腰,有时候甚至是趴着、跪着。
张国梁和徐超林所学专业为风能与动力工程,对风力发电机从设计方法到工作原理,再到运行维护,专业知识是过硬的,再加上一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现在,他和同事们已经能很顺利地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风电机组把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华北电网。张国梁他们每天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爬上走下的艰难,更有一些别人感受不到的困难。现在的天气,“高处不胜寒”,风车上的温度比地面上还要低,而且,风力强大,地面上二三级风的时候,人们可能感觉不到,可是,到了风车上,就有五六级的风力。地面上风大的时候,风车顶端的风达到八级以上。风电机组的主要部件都在顶部,大部分检修工作都要在塔顶进行,尤其是在大风时,为了抢发电量,更要迎着寒风进行抢修。只穿着工作服在风口上检修,能感觉到风一直吹到自己的骨头缝儿里。更何况,有些设备在机舱外壳的边缘,站到这样的地方去维修设备,真是要技术又要胆量。风小的时候,站到上边都会觉得风车整体在晃动,要是到了风大的日子,那感觉就像海上坐船一样。张国梁和同事们现在觉得也习惯了,他们说:“有时候,我们在上边能看到飞的海鸟,就认为自己是在扬帆远航了。”
冬天被风考验,那夏天被风吹,是不是够舒服呢?张国梁说:“夏天机舱内的温度都在四五十摄氏度,而且,也得穿着厚厚的绝缘防护服,很热很热啊。特别是机舱里地方太小,有的零部件位置在特别‘隐蔽’的地方,要钻进钻出十几次,那衣服早就被汗浸透了。不过,现在我们适应了,我们喜欢自己的这个职业,也就不觉得辛苦。”张国梁和徐超林就这样每天迎着朝霞、伴着落日余晖行走在风机检修的道路上。坚持风电公司“有风必发,大风必满发,稳发”的理念,及时对故障风机进行排查检修,保证风机的可利用率,翩翩起舞的大风车朝夕输送着绿色电能,推动大风车转动的动力中,也有这些年轻人的汗水与付出。
美丽梦想越飞越高
天津市津能风电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李双平介绍:津能大神堂风电场是国内第一例采用国际先进的分布式上网的风电场,对促进滨海新区零碳排能源的发展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大神堂风电场一期工程自2010年9月到2014年12月中旬已安全发电运行1561天,累计向滨海新区提供绿色电能超过2亿千瓦时。根据天津地区风资源分布及天津市风电场规划,津能风电开展了大神堂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二期工程拟采用25台风机,每年可向电网提供116427.5MWh的绿色电能。二期投产后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煤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929万吨、氮氧化物126.1吨、烟尘19.6吨、二氧化硫73.95吨。目前,大神堂风电场二期工程已经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四批拟核准计划,并且完成了项目的选址工作,预计将于2016年正式投产发电。另外,大神堂风电场三期、四期工程相关工作将陆续展开。在陆上风电机组平稳运行之后,津能风电公司还将在滨海新区海域开展天津市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将建设更大的风电机组,这些项目建成后,绿色能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双平说:“我们的事业在发展,更需要像张国梁他们这样年轻一代的高技术人才,美丽的梦想就能伴着大风车的转动越飞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