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设备制造呼唤“私人订制”行业标准需完善
本文摘要: 风电整机制造业在充分竞争后利润越来越薄,必须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拓展增值服务,才
“风电整机制造业在充分竞争后利润越来越薄,必须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质量和服务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拓展增值服务,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盈利。”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褚景春如是说,随着我国风电发展逐渐进入相对平稳、成熟的阶段,低风速、高海拔、海上风机等特殊化要求越来越多。如何为风电运营商提供风资源勘测及选址、风资源数据分析、机型设计制造等“私人订制”的一揽子服务,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成为摆在风电设备企业面前的问题。
上半年风机产业链业绩飘红
金风科技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4.71亿元,同比增长37.74%。净利润3.31亿元,同比增长256.8%。实际上,金风科技业绩超预期并非风电行业回暖的个例。截至目前,除金风科技外,在已经披露半年报的风能企业中,明阳风电、川润股份、华仪电气、湘电股份等上半年业绩均大幅增长。
从政策层面来看,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14年风电并网消纳工作的通知》和6月发布的《关于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无疑给风电设备制造业回暖带来了利好,一方面保障了重点地区的风电消纳,优化风电并网运行和调度管理。另一方面,海上风电上网政策得到明确。
事实上,风电回暖已传导到产业链上游,风电部件制造商上半年业绩同样大幅好转,国内主要风电铸件厂、叶片厂和齿轮箱厂的业绩都表现优异。风电轮毂铸件制造商吉鑫科技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505.06%。风机叶片制造商中材科技叶片业务实现了收入利润双增长,特种纤维复合材料制品营收同比增长19.27%。
“对于风电设备产业的回暖不要盲目乐观,在这个阶段更需要注重品质和质量,对于风机制造业而言,要花心思在质量控制、研发的持续投入、员工的培训等方面,使得今后的发展道路走的更稳健。”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接受《中国电力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2011年前后风机制造企业利润下滑、经营惨淡相比,经历了“阵痛”后的风电设备商开始将目光从“拼价格”转向“拼质量”,大功率、高海拔、低风速、海上风电等新领域、新需求下的研发与布局逐渐把差距拉大,在洗牌与重组大潮中,聪明的决策者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差异化解决方案受追捧
“从风机第一个零件的诞生,到整机服役满20年退休,整个生命周期考验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全产业链的能力和水平。”褚景春说,在整个产业链里都要满足风电运营商提出的各种需求,甚至可以根据风场环境的不同进行“私人订制”服务,提供专属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以达到风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效益最大化。
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整合了风电产业全过程服务业务,涵盖风电场风资源勘测、设计、施工建设、风机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风机维护维修、风电场运营等全过程。以海拔高地区为例,气压低、日照强度高、雷暴多发、空气密度极低、温差幅度较大等特殊地理环境,对风机的冷却系统、电气设备、控制系统、叶片翼型等都要进行了订制化设计。
“我国风电行业经过大起大落的发展,装机规模已是世界第一,开始进入洗牌后的健康快速发展期。以每年新增1800万千瓦即1000多台风机的发展速度,以每台风机每年运维费用10万元计,到2020年全国风机运维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褚景春估算。
目前国内企业中已经有金风科技、上海电气、联合动力、湘电股份和海装风电等厂家具备了5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的研发制造能力。有些企业甚至展开了6兆瓦、10兆瓦大型风机的研发攻关,但我国风电设备在某些高端领域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虽说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部分风机都是采用国产风机,但在某些高端设备、机组设计软件、安装工艺、关键材料等方面仍未能摆脱进口依赖,尤其是海上风电的运输、安装、维护、基础工程等配套技术大多仍由国外企业承担。
另外,国家尚没有风机设备公共测试平台,不能提供完整的研发数据,而诸如抗台风、防风沙、合适高原条件、寒冷冰冻气候的机组并没有相关行业标准来进行规范界定,何时何地采用直驱、双馈、半直驱、液耦等何种技术路线同样缺乏指导性文件。
(新闻原标题:风电设备制造呼唤“私人订制” 多方面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