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源:吹响近海风电开发号角
发布时间:2014-07-29     来源: 龙源电力
本文摘要:  福建省南日岛位于台湾海峡中部,是全国风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海上风电项下明珠之称。2013年6月3日,国家能源局批复同意莆田南日
 
  深调研,重创新,积累海上风电施工经验
 
  南日岛项目在拥有丰富风力资源的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天气、水文、地质等挑战,项目施工技术难度大大超过了预期。
 
  “风行海西,鲍打天下”是莆田市政府对南日岛的发展定位,养殖鲍鱼是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项目施工区位于鲍鱼等养殖区,不仅增加了施工临时征迁成本,水下渔网绳索也时常“逼停”船机设备,影响施工进度。为此海上项目部配备了专业潜水员,及时为船机“解围”。公司还多次与设计单位研讨,如何在不拆除或少量拆除养殖物条件下进行地质勘探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勘探船舶推进系统加装防绳索缠绕装置的方案。实践证明,改装后的地勘船舶能在海产品养殖绳索密集区内较为通畅的航行,且不会对养殖绳索和养殖物造成大的影响。充分的准备和改进的设备,使得公司在20天内就分别完成了77.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海上测量(含已测地形图的复核)及海上浅层地质剖面勘探的外业工作,节约了海域征迁成本,为后续工程实施前开展外业工作积累了经验。
 
  为优化施工用海方案、节约投资,公司针对工程区范围内分布密集养殖区和部分机位水深较小、不利于船舶进出和施工的情况,结合施工船机设备的参数,开展了船舶拖航方式、抛锚方式及打桩顺序和方法等方案的研究,最大限度减少船舶进出场及施工所需征用海域的面积,减少了施工中移锚的次数,从而达到减少海域征迁面积、控制工程征迁费用及满足沉桩进度的目的。同时,公司根据养殖区内海产品养殖的季节性,结合各机位施工时间及顺序,尽量利用主要海产品收割后进场作业相对容易、拆迁成本相对较低的时间段,开展征迁工作。经实践检验,该方案有效减低了征迁难度和费用。经过多次对试桩工程征迁方案整改优化,目前确定施工用海以风机基础为中心300米半径水域范围,试桩用海面积比最初方案下降了55%。如果推广到40万千瓦规模,估算征迁成本比原方案降低约2亿元。
 
  由于南日岛风浪较大,试桩工程开展以来,有效施工作业时间仅有原定的四分之一,“看风”成了现场一线人员每天的“必修课”。如何有效组织施工、如何提高施工效率,成了项目部必须解决的难题。为此,海上项目部常常加班到深夜,制定多组施工方案,随时应对天气情况调整方案,确保工程进度。在沉桩过程中,公司针对工程区范围内地层条件复杂、上部覆盖层大部分为较密实的强风化花岗岩层特点,在1号机位施工过程中,先后采用了D180、D250型号柴油锤及MENCK800S液压锤等不同能力和型号的桩锤,开展了停锤12小时以上后采取不同锤型及能量的复打试验。根据1号机位的沉桩和抗拔力试验数据,提出了四台样机后续两个机位可以按摩擦桩施工的方案。同时,通过不同锤型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施工时,对桩顶施加能量、桩身实测传递能量和桩身应力以及贯入度等数据的收集,开展了类似地质条件下同等或不同桩径的钢管桩基础可打入性分析,为后续工程的基础设计及施工设备选型积累了实践经验。
 
  谋发展,促和谐,描绘风电开发蓝图
 
  近年来,海上风电备受国内主要风电开发企业重视。而拥有丰富海上风能资源、电网消纳能力强的福建区域,更成为了众多风电企业“群雄逐鹿”的战场之一。
 
  南日岛总人口约6万人,从事鲍鱼养殖及相关行业的就有4万多人,以鲍鱼养殖为代表的海洋生态养殖业,是南日岛海洋牧场的支柱产业。过去的南日岛由于地处电网末端,经常处于缺电、断电的状态,养殖户家中都需要自备柴油发电机,加上岛上电费单价超出陆地电费单价一倍以上,养殖户必须承受高昂的用电成本,家庭收入受到不小的影响。
 
  福建龙源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深受当地居民的欢迎,被亲切地称为“海上宝库”。“这海上‘大风车’转起来后,我们就不用频繁使用柴油发电机了,电力供应稳定后,水产品冷冻、保鲜、储存都会更加方便!”一名养殖户竖起了大拇指。未来的海上风电场对海洋牧场建设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它将解决长期存在的沿海开发以牺牲渔民生产场所等切身利益为代价的问题,风机基础以及周边抛石可以作为人工渔礁,海上风电基础平台可作为渔民的紧急逃生设施,海上风电基础可作为海洋牧场养殖的固定点,让渔民有海可耕,有海可牧,不断吹拂的海风,为海洋牧场送来取之不尽的绿色能源,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构建南日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谁进入了南日岛项目,谁就登上了中国海上风电的制高点!”目前,福建龙源人正借力试桩项目成功沉桩,积极将符合南日岛海域条件要求的“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技术总结推广,深入研究南日岛海域施工窗口期,科学优化工期节点,确保4台样机如期实现投产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南日岛海上项目建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海上风电场。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