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大哥”华锐风电之殇(图)
发布时间:2014-07-22     来源: 企业观察报 记者张起花
本文摘要:昔日风光无限今日市场弃儿外忧内困百病缠身    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头顶中国最大风电企业的荣耀,以90元的A股主板最高发行价风光上
 
  外忧内困一泻千里入“谷底”
 
  昔日是风光无限的风电领域“带头大哥”,而今却像被推下悬崖在惊恐中求生的“遇难者”。华锐风电缘何会出现如此大的转变?
  萧函分析说:“华锐风电的经营状况出现逆转也并非个案,这和行业大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相比3年前国家各种利好政策对风电项目的支持,近两年我们国家对风电发展过热有些担忧,所以在政策上逐步采取收紧策略,各种管控和限制措施出台,使得国内风电市场进入‘寒冬’。但是,企业战略层面的失衡是导致业绩瞬间跌入谷底的根本原因,华锐风电过于激进的扩张策略使得企业在面临困难时无法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使企业信誉度受到了很大负面影响,品牌营销工作未来的开展面临更多问题。”
 
  一位接近华锐风电的业内人士曾告诉本报记者,华锐风电短时间内崛起,有诸多政策因素的助推,其中最关键的是两项政策。一是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否则风电厂不允许建设,这让华锐风电获得发展机会。二是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大功率机组的青睐,让致力于发展大功率风机的华锐风电拿到众多风电设备大单。
 
  然而,2011年,中国风电行业经历两场大事故,由于风力发电设备电压不稳造成脱网,并引发人员伤亡,让国家能源局对风电设备并网有了更严格监管,并收紧了对于风力发电项目的审批。同时,2011年以后,历经急速扩张的风电产业疲态尽显,风电并网、消纳问题日趋明显,国内各大风电企业陷入产能过剩、利润大幅下滑的境地。考虑到国内风电市场也已趋于饱和,风电产业已进入整合调整期,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渐渐减少了对风电企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包括风电在内的多种新能源投资由此皆陷入行业低谷,“弃风”现象频现。
 
  大环境急转直下带来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华锐风电也未能幸免。但是,相比同样经历了寒潮侵袭,依然发展良好的其他风电企业,业内专家认为,华锐风电的陨落更多还是在于其内部管理问题。
 
  “作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和核心经营者,创始人韩俊良对华锐风电的经营定位就已为其今日的衰败埋下伏笔,他的经营模式走的就是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独木桥模式。”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如此评价。
 
  据他介绍,韩俊良掌舵华锐风电时期是“铁血君王”,他借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春风”让华锐风电横空出世,并凭借在国企历练数年深谙政策和政府资源之道的优势,与“胆大”、“敢干”的性格特征,给企业带来了一段时期内实打实的利润。但是,同时也给华锐风电今后的陨落留下太多“蚁穴”。
 
  比如,华锐风电在2010年首批100万千瓦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上中标60%,成为当之无愧的大赢家。但是,其高压催生下斯凯孚提供的轴承被证明设计存在较大缺陷,这一质量事件使其行业声誉大大受损。
 
  又比如,在华锐风电与政府高层关系日渐亲密的同时,与许多上下游客户间频生睚眦,许多供货商都对华锐风电故意拖压货款、刻意压价等行为颇为不满。
 
  华锐风电曾拒收美国超导依照订单合同准备的部分风机电气部件。随后,美国超导向北京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要求华锐风电支付未付货款及违约损失。9月,双方矛盾升级,美国超导就知识产权及软件源代码起诉公司。
 
  华锐风电此举不但得罪合作伙伴,还让公司名誉一败涂地。有传闻称,正因为如此,不但使华锐与超导方面合作的数个大项目因此叫停,巴西、欧盟的公司也都避开了和华锐合作。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说,韩俊良由于对市场形势的错误预估,导致华锐风电一度陷入高库存、高应付账款。“和许多利用虚增利润造假财务的上市公司一样,韩俊良最初或许只是希望在企业发展出现问题时采取权宜之策渡过难关,等情况好转再弥补造假窟窿,但未曾想,这个窟窿越来越大,以至于失控。”
 
  “华锐风电管理和运营问题不断,加之未能提前意识到行业前景和动向,一味地大规模扩张,做出了一系列错误投资,导致业绩下滑,甚至巨额亏损。同时,公司风机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而且维修时间较长,破坏了其早先在业内建立的良好口碑,流失了很多客户。加之现金流遭遇压力,库存居高不下,多位高管离职,所以出现而今较难扭转的颓势。”李玲总结说。
 
  力挽狂澜希冀扭亏再逢春
 
  去年3月10日,华锐风电自曝财务造假“家丑”三天后,原董事长韩俊良提交书面辞职书,称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同时辞去除董事以外兼任的公司及各子公司其他职务。随后,尉文渊出任董事长。
 
  尉文渊倡导的变革关键词是:压缩、再压缩。他在组织结构调整、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等方面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上任第一个月,大幅度精简、压缩、合并部门,把华锐风电27个部门压缩为9个部门,并将华锐风电员工总数从4000多人减少至1600多人。同时,致力于把一个大华锐打造成若干个具有完全独立功能的市场主体,将部门包括人权、财权、供应管理、日常生产等大量权力全都下放,意图让各个子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知情人称,尉文渊比较务实,不求盘子最大,但求效益最好。然而,或许意识到华锐风电已积重难返,去年5月14日,华锐风电在被核实造假近1.8亿后,上任仅两个月的尉文渊“闪电离职”。
 
  据李玲介绍,王原接棒已是“千疮百孔”的华锐风电后,努力维持经营层和员工队伍的稳定,强化内部管理;全力稳定客户服务队伍,消除前期因组织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动对客户服务工作的影响;加强对项目的执行管理,提升项目执行的精准度,保证重点项目的执行;在保证生产供货人物和机组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机组零部件的新增采购,优先使用库存整机和零部件,大力消化库存;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的机型,积极申请专利,参与标准制定。
 
  虽然极力求稳,但这一切对于存在太多变数的华锐风电而言也难有明显成效。最终王原也难逃请辞厄运。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帮助华锐风电扭转颓势的下一个接棒者会是谁,但毫无疑问,扭亏已经是其头号重要的任务。
 
  在接受采访时,刘征奇表示:“现在,应该说整个行业陆陆续续地有所好转,尤其由于雾霾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让发展新能源受到了政府比较高的重视。加之近两年来,风电行业在解决‘弃电’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对行业发展的推动也比较大。这些迹象都是企业复苏发展的希望。而从我们企业自身来说,成立到现在依然坚持‘技术领先’的长期战略,不断增强研发能力,尤其在海上风电领域有很多机会。此外,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在同行业当中还是比较领先的,在美国、南非、瑞典、意大利、巴西等国已批量化装机,累计出口了30万千瓦。”
  据他介绍,为了扭亏,他们在管理体系上进行了完善,在业务模式上搞了一些核心工程,比如分布式能源项目,与业主合作开发风电场等,此外也进一步强化了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以重塑华锐风电的形象。
 
  但华锐风电扭亏希望几何?李玲分析说,看一个风电企业能不能实现扭亏或者盈利主要看其订单状况,特别是当年的新增订单。华锐风电去年新增订单只有303兆瓦,加上今年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前期项目的建设规模、进度及投资额都远低于原计划,还有证监会的立案调查、投资者的法律维权、竞争对手的进一步蚕食,全面分析,华锐风电通过正常生产经营来扭亏摘帽比较困难,除非通过变卖资产来缓解压力。
 
  萧函也表示:“行业大环境没有出现根本扭转时,华锐风电很难通过正常途径扭亏为盈。变卖资产、兼并重组等方式或是被迫选择,企业或将被迫采取收缩战略。”
 
  但他提醒,华锐风电是国内风电行业的佼佼者,其没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行业政策、信贷政策、并网政策的失准,政府部门应及时作出调整,避免其他巨头步华锐后尘。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