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推进“优化运行”工作
发布时间:2014-05-22     来源: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本文摘要:  作为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相关要求的一项重要部署,大唐集团公司于2012年8月在全系统生产运营企业全面启动了优化运行
 
  作为落实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相关要求的一项重要部署,大唐集团公司于2012年8月在全系统生产运营企业全面启动了“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活动。活动开展以来,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系统各企业迅速行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紧紧围绕“一确保、六优化”工作内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消除薄弱环节、提升短板指标,为集团公司经营形势实现重大转变做出了贡献。
 
  扎实开展: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优化运行”工作涉及到集团公司规划、计划、人资、财务、安全生产、工程、燃料、物资、工会、煤炭产业10个部门和19家分子公司,点多面广,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子公司认真落实,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部门联合、上下联动,推动工作全面展开。
 
  工程管理部,修订和完善设计值达标率考核办法,突出供电煤耗、厂用电率、风功率特性一致性曲线等影响项目效益的关键技术指标的考核。计划营销部,分解落实月度电量计划,跟踪促进计划“落地”,挖掘区域差异,抢发增发电量成效显著。人力资源部,开展多经企业安全生产、综合利用、关联交易春季联合检查,落实安全生产整改计划241条。燃料管理部,推进燃料标准化管理评价和典型性盘点工作,完成14家企业评价和9家电厂煤场典型性盘点,促进了燃料管理规范水平的提升。物资管理部,开展电缆采购、风电主机采购专项优化,有效解决采购过程中的价格和质量问题。工会工作部,深入推进“大唐杯”劳动竞赛,大力开展职工创新活动。
 
  分子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了大量各具特色的工作。大唐国际,开展“三评一督导”工作,将安评、环评问题录入问题库,对整改情况在线实时监督;投资资金完成109项节能技改,努力降低机组能耗水平。湖南公司,多方协调完成13台火电机组增容核定,新增装机容量45万千瓦,每年可增加发电量计划18亿千瓦时;实行负荷率专项考核,2013年负荷率同比提高3.41个百分点,拉动煤耗降低0.85克/千瓦时。江苏公司,优化电量、治理设备,供电煤耗在集团公司中首个低于300克/千瓦时;千方百计争取政策支持,2012年获环保政策补贴8300多万元、2013年获4600多万元。黑龙江公司,大力推进炉膛黑体、低真空供热、热泵余热回收等节能技术,拉动供电煤耗降低5.35克/千瓦时;全面实施热网循环泵汽动改造,年增加供电量700多万千瓦时。陕西公司,将机组启停次数作为核心指标进行考核,减少机组启停能源消耗;开展汉江流域内408座水库水情调查,实施水情精细化调度,提高洪水利用率,增发电量7108万千瓦时。甘肃公司,开展生产作业流程“六规”管理,扭转了安全生产被动局面;以“改善设备性能、改进运行方式、改变文明生产面貌,促进管理、效益双提升”为主题的“三改一促进”工作,使设备性能、现场作业环境明显改观。
 
  二是细化措施、专题研究,推进工作进一步深入。
 
  多措并举,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下发《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工作规定》、《防汛应急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范本》、《防止氨泄漏事故的重点要求》等文件;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并解决了一批安全生产隐患。
 
  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努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对33项安全生产管理提升课题深入研究;安排部署2013年优化运行工作重点;开展小水电专项普查,形成5.2万字的分析报告。
 
  细化实施方案,推进“优化运行”工作深入开展。下发火、水、风和脱硝脱硫系统“优化运行指导意见”;制定“金牌机组”行动计划;开展火电企业“达标创优”工作,77家企业72家供电煤耗达标,达标比例同比提高了11.30个百分点。
 
  三是节能技改、强化管理,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大力推进节能技改,促进能耗水平的降低。2012年8月以来,累计完成73台火电机组大修,拉动煤耗降低0.53克/千瓦时,287项节能技改节约标煤约31万吨;5个热泵改造项目增加供热量542万吉焦,拉动煤耗下降0.72克/千瓦时;20项低温省煤器改造节约标煤约1.9万吨。
 
  加强专业技术管理,着力解决突出和共性问题。下发《防止发电主设备损坏事故通知》,及时发现处理宁德、运城4台同类型汽机通流隐患;召开火电、风电、供热专题会,研讨解决突出问题,制定工作措施。
 
  强化环保改造管理,确保工期质量满足环保要求。编制《环保改造及外包工程管理安全检查指导手册》,对重点项目实施现场督办,环保部责任书项目全部按时顺利投产。
 
  南京电厂1号机组加装低温省煤器,降低排烟温度,提高机组循环效率。
 
  四是成果推广、深入研讨,实现 “协同推进”。
 
  对“优化运行”阶段成果进行汇总,共152项,涉及“管理提升、电量优化、技术改造、设备治理、运行方式、燃料优化”各个方面,为基层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节能降耗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组织分子公司和基层企业就“优化运行”开展情况和经验成果进行25次典型发言,在集团公司网站开辟“优化运行”专题报道,进行经验和成果交流。
 
  召开“优化运行”工作研讨会,使大家对“优化运行”与安全生产、企业经营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坚定了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开展“优化运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卓有成效:助力安全,提升效益
 
  截至2014年4月份,集团公司“优化运行”工作开展已历时20个月,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助力了集团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取得了一定成果。
 
  ——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制定完善制度98项,出版《火电厂烟气脱硝系统安全质量管理手册》专著一部。
 
  ——应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有效应对“4.20”芦山地震,沉着应对中石化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能耗指标持续改进。优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累计节约标煤165万吨,增加上网电量19.5亿千瓦时,油耗减少1.2万余吨;减少弃风增加上网电量16.4亿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和发电油耗继续保持五大发电集团领先水平。
 
  ——设备可靠性继续保持领先水平。2012年度集团公司有13台获“金牌机组”称号,占全国45台获奖机组的28.9%;2013年火电机组非计划停运台均减少0.02次/台。“优化运行”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完成73台A级火电检修机组,有59台未发生非计划事件,占88.8%;2013年7台机组实现了连续在网运行,设备可靠性管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