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重工公司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4-01-24     来源: 酒钢集团
本文摘要: 西部重工与风结缘,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02年,当时的西部重工前身酒钢机制公司为洁源电力公司生产制造过风力塔架,虽然技术不是特别成...
 
    西部重工与风结缘,可以追溯到11年前。2002年,当时的西部重工前身酒钢机制公司为洁源电力公司生产制造过风力塔架,虽然技术不是特别成熟和完善,但也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
 
  抓住机遇图发展
 
  进入“十一五”,西部重工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06年,《关于加快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出台,明确提出甘肃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2008年,甘肃绘就打造“陆上三峡”的战略构想蓝图;2009年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工建设……
 
  在一系列利好消息的鼓舞下,西部重工开始把着眼点放在产品结构调整和外部市场拓展上。看准河西走廊广阔的风电产业前景,西部重工闻风而动,意欲构筑与冶金装备制造并驾齐驱的风电装备板块。
 
  2007年5月,西部重工在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的瓜州开工建设瓜州长城电力公司,仅用4个月时间就基本完成基建项目施工。同年10月,具备了生产风电塔架的能力,并成功中标,签订风力发电塔架制造的第一单合同,由此拉开了西部重工进军风电装备制造市场的序幕,创造了当年立项、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和当年出产品的记录。瓜州长城电力公司投产一年后即为西部重工带来销售收入1.25亿元,两年过后,便收回1200万元的投资。
 
  2009年3月,总投资1.5亿元的酒泉天成风电项目破土动工,成为西部重工第二家风电子公司。其设备的大型化、精密化、数控化、集群化在西北地区名列前茅,生产范围从塔筒扩大到风机配套主机轮毂、机架、底座、定子主轴、传动轴。建设当年,该厂产值就达到6345万元。
 
  回首“十一五”,发展风电装备新能源产业为西部重工带来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9年,西部重工风电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成为其绝对的支柱产业之一,摆脱了依靠冶金装备制造“吃饭”的单一格局。2010年,西部重工风电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25亿,这一数字接近西部重工当年总销售收入的一半。
 
  锲而不舍寻良机
 
  2011年起,我国风电行业脱网事故频发、风机质量下滑、风电企业利润下降。为了控制风电建设速度,国家能源局连发两道通知,整肃号称“陆上三峡”的酒泉风电基地。由于西北地区远离电网负荷中心,无法完全就地消纳能源,并且受风电并网容量限制,风电并网的压力巨大,弃风限电问题严重,这一瓶颈问题使西北地区风电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放缓了速度。以西北风电市场为主要份额的西部重工也不例外地进入了低谷期。
 
  2011年年初至9月底,西部重工销售塔架200套左右,其中101套的订单都是2010年延续下来的,新产生的塔筒订单只有80多套,将全部运往甘肃省外。而在过去的几年,仅在酒泉地区,西部重工每年都能获得200套左右的塔筒订单。
 
  2012年,风机价格继续下跌,需求不振,装机容量进一步下降,所有风电产业链上的企业都经历了痛苦的去产能过程,行业形势跌入历年低谷。西部重工2012年初跟踪的酒泉风电二期300万千瓦项目至年底仍未开工,风电订单不足,造成两家风电子公司前4个月处于停产状态,下半年因生产任务不均衡,无法实现连续满负荷生产,导致生产效率不能充分发挥,全年只完成了2.86亿元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34.34%,与计划差距较大。
 
  行业休整期也正是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的时机。在西北风电装备制造业的低谷期,西部重工组织技术人员潜心于产品开发试制,2011—2012年,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西部重工立项开发的风电轮毂项目试制成功,并接下10件东汽1.5兆瓦轮毂制造订单。2012年5月份,公司决定成立风电经营部,全力以赴拓展外部风电市场,在风电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奋力承揽风电塔筒订单184套,致使两个风电子公司出现了新的转机。
 
  2012年10月18日,西部重工举行风电轮毂机架项目首批产品交货仪式。东汽1.5兆瓦轮毂、1.5兆瓦机架和华锐3.0兆瓦机舱框架、偏航制动盘、陆地型风机维修吊车等产品的发车,标志着西部重工风电轮毂机架项目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也标志着西部重工向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复苏在望练内功
 
  进入2013年,西部重工一季度经营总结报表显示,旗下两家风电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风电产品产量几乎为零,在另一支柱产业——冶金装备制造板块十分不景气的局面下,这种境况着实让人为西部重工捏着一把汗。
 
  今年年初,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定全年风电新增装机达到18GW,新增装机同比增长38.5%。风电项目审批权下放、并网接入瓶颈改善、全国风机招标量大增等利好政策的出台为风电行业注入“强心剂”。同时,国家能源局集中批复了第三批总计28.73GW的风电项目,上半年总计招标近8GW,同比增长幅度高达80%。从批复和招标规模看,风电行业正步入复苏甚至上升通道。
 
  2013年5月20日,酒泉二期300万千瓦项目“千呼万唤始出来”。为确保大规模风电并网后甘肃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酒泉风电基地可靠、高效运作,甘肃电力用近一年的时间对风电二期送出及消纳的课题进行研究,确定风电送出及消纳的策略和方案。在河西走廊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翘首期盼中,风电接网配套330千伏送电线路工程建设终于正式开工,这标志着“陆上三峡”工程建设再次提速。
 
  5月份,西部重工风电产品制造进入了2013年的黄金生产期。6—10月份,瓜州长城电力公司和酒泉天成风电公司生产组织一路高歌,接连突破月产最高纪录,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达到月产7500吨,达到并超过设计产能。1—10月风电产品共完成产量4万多吨,获取订单3.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增加9422万元。2013年预计完成风电产品订单合同5.4亿元,同比增加3.05亿元,涨幅达到了129%;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尤其是来自哈密、吐鲁番等地的新疆市场订单量在2013年显得格外红火。同时在甘肃省内的市场主要以瓜州、民勤、定西、金昌、天水地区为主,针对甘肃华电、酒泉华能、华能华家岭、中广核、三峡新能源等5家业主方进行重点跟踪。
 
  2013年甘肃和新疆地区装机容量约为340万千瓦,西部重工完成了装机70万千瓦项目的塔筒,占据了甘肃和新疆地区20.58%的市场份额。产能的释放也为承揽2014年风电产品订单奠定了基础。
 
  除塔筒之外,风电轮毂的生产和塔筒门框的成功研发也将为西部重工的风电产业“锦上添花”。2013年9月,通过不断巩固和拓展风电市场,公司成功承接了33套东汽1.5兆瓦轮毂生产订单。经过近两个半月的铸造生产,目前已全部完成浇铸工作,毛坯合格率达到97%以上,外观质量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客户的一致认可,这标志着西部重工风电轮毂产品的铸造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完全具备批量铸造生产的制造能力。
 
  2013年,西部重工在风电产品制造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成功研发制造了1.5兆瓦—3.0兆瓦风电塔筒门框,不但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而且提升了风电塔筒的保供周期,并形成了具备年产3000套塔筒门框生产的制造能力。与此同时,还与华锐风电积极联系,确保了机舱框架、偏航制动盘、塔筒维修单梁吊车订单的延续生产。
 
  目前,西部重工风电装备产量占据了整个西北风电装备市场份额的15%以上,挑起了西北“陆上三峡”的大梁。它意味着截至目前,西部重工已累计向西北风电装备市场输送1300多套风机塔架产品,销量跃居西北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第一;它还意味着酒钢以年产风电轮毂、底座、支架等风电机械基础件2万吨和1.5兆瓦级塔筒700套的生产规模,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风电装备制造板块也真正成为西部重工在冶金行业低迷时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
 
  装备制造再起航
 
  在经历了2年的行业低迷之后,2013年风电行业见底回暖趋势逐渐明显。目前三批“十二五”拟核准项目超过80GW,开工潜力充足,订单荒状况将有好转。国家能源局年初规划2013年风电新增装机18GW,实现正向增长的概率较大。预计新增装机增长率将在10%—35%,今年消纳问题可适当缓解,风电利用小时数有望小幅回升,2—3年后将恢复至2000小时。
 
  因此,西部重工将在2013年风电装备制造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加强自主管理,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实施流水线作业,使风电产品月产能稳定在7500吨以上,力争“十二五”末完成塔筒产量8.5万吨、轮毂和机架等配套产品200套的生产目标,实现销售收入6亿元。“酒钢西重”装备制造将再起航!(杨燕 刘航)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