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志精选 > 正文
非并网风电初露峥嵘
发布时间:2014-12-08     来源: 《中国风电》张晓敏
本文摘要: "非并网风电的发展模式,旨在构建一个非并网多能协同的智能电网系统,在这个新的系统框架下,建立新能源与高耗能之间的关系。
 
  有望解决"弃风"难题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584万千瓦,同比增长约21%;累计并网容量8299万千瓦,在建容量6671万千瓦,并网容量占核准容量的55%。由于风能的高度不稳定性,风电电流具有大幅度、随机的波动特性,这使得大量的风电"上网"难。"弃风限电"一直是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但如果风电不上网,而是直接被输送到一些高耗能的企业,供其使用,那么风电就会摆脱其"垃圾电"的窘境。
 
  虽然,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了很漂亮的成绩,但倪维斗院士直言,我国风电行业还面临巨大挑战,弃风限电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例如,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的弃风问题仍然很严重。弃风限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弃风限电严重的2012年,国内风电产业因弃风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以至于到目前,我国一半风电场都没有实现盈利。
 
  非并网多能协同的智能电网系统,可以优化新能源与并网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下"弃风"情况严重的问题。新能源不再依赖传统输电模式,而是通过非并网直接为用户所消纳,从而实现大规模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高效、低成本、全部利用,可以提高风电的经济性。
 
  业内专家多认为,非并网风电"或将成为未来中国风电发展的一种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事终端负荷研发生产很可能形成未来的新兴产业,相较与风电制造业的过剩此环节上的输送和消纳环节更具投资前景。"
 
  世界风能学会主席普利本·麦加德先生对非并网发电解决"弃风"情况期望道:"我们希望对发电电网进行控制,也希望有并网和非并网的模式,我们可以使用更多的风能、太阳能,我们希望传统能源能逐渐被新能源所替代。"
 
  获取经济效益
 
  倪维斗指出,非并网风电等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推广,实施起来比较复杂。主要是涉及到经济利益问题,需要用商业模式来解决。非并网风电的基础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及配套的技术转化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在电解铝、氯碱工业、海水淡化、制氢、煤化工、冶金、新能源汽车等高耗能产业的重点项目与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师范工厂,并获得可观经济效益。其中包括江苏大丰的的非并网风电日产百吨和万吨海水示范项目、辽河油田、大庆油田的非并网风电抽油示范项目、风电制氢方面,在项目组江苏沿海成功以风电直接制氢,进行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汽车运行。
 
  非并网风电既能解决风电上网、脱网、弃风等难题,又能将绿色能源直接应用于海水淡化,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并且可以减少网电所用燃煤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不但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特别适用于孤岛等缺水、缺电地区,可有效解决海岛、沙漠等偏远地区的能源和淡水供应问题,可以说在全球能源及淡水资源双紧缺的情况下,这种技术集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某业内人士指出。
 
  风电电解铝方面,通过实验室小试和中试,模拟新疆达坂城风电炼出第一块铝锭。项目组研发的新型2000A的铝电解槽,可适应风电大幅度波动。而非并网风电的使用则能够让电解铝产业的生产成本下降40%,经济效益提高4~8倍以上。并可形成全球化的万亿元新型电解铝电解槽的市场,占领新型电解铝高端装备制造业高地。
 
  目前中国的风电设计制造总量和运行规模和发电量都处于全世界第一,但是目前仍有一半的风电企业没有实现盈利。风电产业的商业潜力尚未被发掘。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