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风机制造商中国浮沉
发布时间:2014-08-22     来源: 能源杂志
本文摘要:  曾经叱咤中国市场的外资风机制造商正面临着集体尴尬,在壁垒滋长与市场差异之外,原本的技术优势也日渐消逝。这是到了别离的时刻吗? 
 
  曾经叱咤中国市场的外资风机制造商正面临着集体尴尬,在壁垒滋长与市场差异之外,原本的技术优势也日渐消逝。这是到了别离的时刻吗?
 
  自两年前维斯塔斯传出陆续关闭呼和浩特等地的工厂后,今年以来这家公司愈发沉寂起来。四个月前,维斯塔斯中国亚太区总裁再次换帅,由曾担任GE航空集团大中华区总裁的博飞出任,以期扭转日益严峻的市场局面。但直到现在,这家曾经叱咤中国风电市场的外资制造商尚没有真正作出“重生”的改变。
 
  而据国电联合动力副总经理谢启振透露,由于今年国外市场情况好转,包括维斯塔斯在内的外资风电企业在中国的工厂均在做产品出口,与国内风场的合作已逐渐减少。这或成为目前外资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尴尬境地下不得不走的出路。
 
  早在1986年,维斯塔斯便进入了中国风电市场,彼时其在中国的马兰风力发电场安装了4台风机。这是最早进入中国风电市场的外资企业。
 
  80年代的中国对于并网风电到底能不能成为电力工业的一部分或者作为电网新的电源并没有明确概念。而这4台机组安装后,证明了并网机组完全可以在电网里正常运行。紧接着,中国政府和比利时政府进行双边合作,比利时政府也向中国赠送了4台200千瓦的风机,安装在福建平潭。这是外资在中国风电历史的开端。
 
  这些过程均对中国风电行业影响很大,通过外资风电机组的安装及并网运行,向中国证明了并网风电可以成为新的电源。
 
  然而可惜的是,中国风电产业经历过20多年的发展,当初启动国内风电市场的外资制造商们如今却纷纷抵不过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夹击,其市场份额从最初的100%下降至12%。
 
  中国风能协名誉理事长施鹏飞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外资制造商的进入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国内制造商的研发能力。虽然现在外资整机厂商风光不再,但不能否认他们给中国风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作为对中国风电发展历史研究最深的专家之一,已退休多年的施鹏飞在谈起外资风电企业时仍然有些激动。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