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任A+H上市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新疆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创建新疆风能公司、新疆金风科技,曾获2006年度世界风能贡献奖、2010年美国杰出华人贡献奖,2013年1月被国家能源局授予“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现担任国家风能协会副主任,国家科技部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
坐在记者面前的武钢,作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风电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以及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金风科技的董事长,说话不紧不慢,儒雅之中透出一股精干之气。久被西北风沙吹打的武钢,提起自己经营了二十多年的风电场,就会很兴奋、很陶醉:“有没有看过我们达坂城的风电场?那里汇集了全世界各国的各种型号和品牌的风机,是亚欧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
然而,在我国风电高速发展的背后,产能过剩、出口受阻、并网困难等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谁打质量牌,谁就能赢得未来。”相比在风电制造业竞争市场的自信,武钢在谈及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时显得更为担忧:“以前我们讲为人类奉献白云蓝天,为子孙留下更多资源,是我们风电行业长远的使命。我们从事风电,是为了子孙后代在努力,现在看来由于雾霾天气增多,我们的工作已经变成是为了改善当下环境污染和解决当前的能源替代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要讲质量,要提高质量的标准”
记者:您如何看待新能源利用对解决雾霾天气的贡献?
武钢:要解决雾霾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对可再生能源利用价值的认识上入手。现在人类已经找到了大面积替代化石能源的方式,比如说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了传统化石能源以后,给环境带来的好处以及经济贡献,应该用某种量化方式折算成每度电值多少钱,只有用数据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更充分获得人们对新能源价值认可并推动新能源的发展,减少雾霾生成。但比较遗憾的是目前缺乏这样的研究和数据支撑,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提炼与完善。
最近有一个热门概念,叫做“智慧能源”,我认为这个词很好。为适应文明演进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人类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文明前行的动力困扰,实现能源的安全、稳定、清洁和持续利用。另外,全社会都要提高对能源利用的认识以及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热情,只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雾霾。
记者:我国风电快速发展,目前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武钢:从数量上来说,我国风电规模近年来保持在世界领先,要保持行业健康发展除了保证市场规模以外,还有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讲质量,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讲质量就是要提高质量的标准,增加市场对产品和公司发展质量的评估指标,而不是只用规模指标,企业的约束和发展机制应该运用更长期的标准去考核。
首先,国家宏观政策规划和调控应该与市场有机地联系起来,电网的建设、风电项目的批复要结合市场需求统一地规划,这样对防止产能过剩会有帮助。其次,应该加强行业本身的自律以及信息的透明化,让市场能够了解到风电行业真实的数据情况,客户才能作出更好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形成良性的、健康的竞争机制。信息披露总是会有好坏评价的,但是只要我们形成一种习惯,大家能从中受益便能坚持下去。此外,还要加强行业对招投标的管理和标准的规范。中国风电投资要更多地考虑长期的风险评估,减少低价竞标和中标,可以通过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第三方认证机构介入到风电制造业的评估、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保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应更关注风电场全寿命周期中的度电成本”
记者:大家都在说质量,到底我们的风机质量差在哪儿了?
武钢:目前来看,风机零部件的质量是亟待加强的,尤其是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偏航系统等部件都需要加强质量和工艺管控。整个风电行业是一个大的系统,在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够一味地去追求低成本。质量提升是要持续投入的,技术研发也是需要投入的,如果一味地追求低价格,就容易出现一些采用粗糙的工艺和低劣的材料来以次充好的风险,更不能保证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持续投入。
另外,要清楚认识到随着单机容量的提升,风机维修的资金成本和人工成本都是非常高的。一台风机更换高空中的大部件带来的损失都在近百万元,我们在做质量体系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风机长期的维护成本对投资商的投资收益带来的损失。所以要更加关注质量,要关注风电场全寿命周期中的度电成本,而不是简单的在项目初期的单位千瓦造价。记者:目前我国的风机运维整体情况如何?
武钢:到明年年底,我国将会形成近万亿的风电资产,风电场运维服务的业务模式会不断发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金风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制造、投资和服务。我们从事服务的人员有近两千名,其中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就有90多名。我们已经把风电运行和维护中的一些经验变成软件,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记者:对于海上风电,您怎么看?
武钢:我认为,应该在海上风电容量小的时候,提高海上风电电价,这时对国家的补贴负担并不大,小规模发展,积累经验,然后再放开,这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办法。海上风电对风电技术、对海洋的认知能力以及海上施工建设能力以及船只等等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我国的海上风电目前还在摸索、积累经验的阶段。
目前的海上电价水平下,有的投资商认为盲目去大规模投资海上项目或许还不如投资低风速区域项目的收益高。一边是风速高、投资高,一边是风速低、投资低,算下来两者的投资收益应该是差不多的。目前条件下,通过技术提高低风速区的发电效率还是存在很大空间的,而且低风速地区的项目开发风险也比海上风险小得多。此外,我国低风速区大多集中在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也便于实现风电本地消纳。当然,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海洋工程能力的提高,海上风电也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风电制造业基础还很薄弱,风电电价不宜调低”
记者:弃风问题症结在哪儿,怎样更好解决?
武钢:风电发展与电网建设在阶段上不匹配,风电要发展,一定要和电网公司联起手来。客观地看,近几年来,电网公司对于我国风电的发展是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尽管它对风机定出了很多的高标准,但这对于大容量、高质量地接收风力发电是有帮助的。我们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和电网公司一起合作,开发出符合电网规范的风电机组。
记者:对于目前大家关注的风电价格,您有什么看法?
武钢:我非常希望社会公众明白,所谓的风电拿到的补贴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补贴,而是风电对化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应得的价值,风电此时的发展背后,是对中国制造业的推动,目前风电制造业基础还很薄弱,风电电价不宜调低。
就像我一开始说的,现在问题是没有建立一个公开的、透明的风电价值体系。大家看到的是风电比火电贵,却没有看到风电解决了替代能源问题,它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洁净的能源,解决传统产业的转型和持续的就业问题,风电产业发展和火电相比,降低了很多的社会成本,这部分的贡献并没有很好地被评估,并用价格反映出来。如何评估这一可持续价值,以可量化的形式折算成度电成本传递给社会公众?这个问题我一直在呼吁,目前有几家咨询公司已经开始在研究这一问题,有望近期拿出可量化的数据来。
其次,我国仍有一些小型火电厂目前达不到减排标准,它们的开采、运输、燃烧过程中对社会环境带来的破坏,又如何去折算成度电成本加到原本的火电价格上去?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观念一定要改变,不能仅仅看为此付出的资金成本,还要全面地看到新能源对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所作出的贡献,不从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人类可持续发展就无法大步前行。
当然,我们希望,新能源的市场化程度再高一些,国家对于风电上网的规范能够更标准化、更便捷一些。让一些民营企业和个体也能够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过程中去。央企等大型客户,他们操作规范,看重价格和规模,目前随着国资委对利润的考核,也在进行转变。而民营企业和个人对风电投资价值和品质的要求更为挑剔。如能形成客户的多元化,不仅对制造行业是一种更高挑战和促进,也能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成本降低提出更高的要求。
记者:世界范围内,有哪些地区的风电发展是您在关注的?
武钢:美国智能电网的迅速发展、欧洲对于可再生能源的严格要求,以及全球各国新兴市场的发展是我一直在关注的,比如说这几年非洲和南美地区的风电发展已经起步。(朱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