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盛极而衰 “病理解剖”
发布时间:2014-03-25     来源: 《董事会》
本文摘要:    华锐风电曾经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11 1%。公司2011年1月31日上证所上市时,创造了每股
  
  华锐风电曾经是中国风电行业的“龙头老大”,在2010年世界排名第二,全球市场占有率11.1%。公司2011年1月31日上证所上市时,创造了每股90元的最高发行价,市值一度达到900亿元。
 
  但这样一个明星企业成功上市后,境况却是“一泻千里”。去年岁末,华锐风电最终以4.11元收盘,总市值缩水至165.22亿元,股价除权后的实际跌幅已逾70%。今年1月30日,公司又接连发布了年报预亏公告和公司债券、股票可能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华锐风电如此“一泻千里”?
 
  外部冲击
 
  2006年2月,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风电的大力发展。华锐风电敏锐地捕捉到了产业政策所带来的机遇,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发展大功率风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到2008年已超越金风科技成为风机的“龙头老大”。但到了2011年,风电行业“弃风窝电”、“并网难”现象开始显现,整个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发展趋缓、效益下降等问题。华锐风电的效益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
 
  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也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海外营业收入。2011年9月美国超导公司宣布要对华锐风电提起诉讼,此后该公司分别在美国和中国的法院提起了诉讼。美国超导公司认为,华锐风电两名职员勾结其内部的一名员工窃取了公司的电流控制软件,给公司造成了8亿美元的损失。2012年华锐风电的海外大客户巴西电力集团,也在巴西一家法院起诉华锐风电,确认华锐风电从美国超导公司窃取了软件代码。知识产权纠纷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产品在海外的声誉,使得其海外市场几乎全面停滞,海外营业收入锐减。
 
  战略错位
 
  激进的发展模式是导致目前华锐风电陷入经营困难的最重要原因。华锐风电从创立开始就特别注重与政府的关系,为维系与政府之间的良好关系投入了大量的成本。同时,华锐风电也重视搞好与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的关系。正是因为政府主管部门、大型国企以及产业政策的特别“关爱”,才造就了2006—2010年神奇的华锐速度。如果缺少三者中的任何一方的“关爱”,华锐风电的高速发展将不可能存在。
 
  但是,当2011年国家产业政策开始调整后,风电项目的审批变得更加严格,政府主管部门、大型国企对华锐风电的特别“关爱”逐步减少,华锐风电的市场受到严重挑战。但是,市场的萎缩没有使华锐风电停止扩张的脚步,公司在速度、数量、规模上的扩张仍然在继续。这时华锐风电把市场重点瞄准了海外市场和海上风电。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难以扩大的情况下,采用“两海战略”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两海战略”对技术、质量要求较高,华锐风电在技术、质量上并没有优势的情况下,过早实施“两海战略”进行规模扩张是存在巨大风险的。从后面“两海战略”的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该战略并没有取得成功,华锐风电海外10家子公司先后关闭了8家,海上风电也使得其付出了高昂的售后维护成本。
 
  华锐风电激进的发展模式使得其把主要精力用于数量、规模的扩张上,而忽视了管理的精细化。事实上,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管理的人员和资产越来越庞大,管理层级也越来越多,没有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就会使得管理缺乏效率,产品质量难以掌控。2011年后,随着产能的大幅扩张,华锐风电的产品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故障,在2013年3月曾经出现七、八台风机同时停机的情况。由于产品故障越来越多,华锐风电采用了“技术不足客服弥补”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其所付出的维护成本是高昂的。管理的粗放使得华锐风电在技术、质量方面无法超越同行,不得不采用“低价”方式以赢得市场。但是,这种“低价”引发的价格战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的产能过剩,也使得整个行业的利润率进一步降低,最终也危害了华锐风电自身。
 
  治理失序
 
  韩俊良是华锐风电的创始人,曾经担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院长的职务,2006年同其他股东一起创立华锐风电,并从创立公司开始直到2012年一直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的职务。韩俊良不但主导了公司的重大决策,也一手操控了公司的管理高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决策程序。
 
  华锐风电高管多为韩俊良旧部,都有大连重工的背景。据媒体披露,华锐风电副总经理刘征奇曾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副院长,副总裁金宝年曾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装卸室主任,副总裁于建军曾任大连成套工程部部长,并且大多数部门经理也都来自于大连重工。
 
  华锐风电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韩俊良能够绝对掌控公司的所有重大决策,韩俊良的强势使得其个人意志能够迅速在整个公司贯彻,个人意志成为整个公司的意志,公司也很难再听到不同的“声音”。韩俊良在华锐风电创立开始就尤其注重速度、数量、规模的扩张,这是造就华锐风电在2006年至2010年大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风电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而韩俊良仍然执迷于数量、规模的扩张,从而加剧了公司的高存货和高应付款。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韩俊良的错误决策没能及时得到纠正,一直到2013年曝出会计造假丑闻,韩俊良才被迫辞去董事长职务,这种激进的规模扩张模式才得到纠正。
 
  过高的发行价和会计造假丑化了华锐风电的声誉。2011年1月13日华锐风电成功上市,发行价为90元/股,号称“主板最贵发行价”。如此之高的发行价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因为在2010年风机价格事实上已经开始大幅度下降,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风机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都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整个风电行业产能过剩已初现端倪。在如此的行业背景下,保荐机构还认为华锐风电上市后将具有“高成长性”。这不由得让人怀疑是大股东和保荐机构在有意识地夸大行业前景、高估公司的利润和市盈率。套用业内人士的话说,这是华锐风电的大股东和保荐机构利用国家定价机制、询价机制、审批制度中的一些缺陷,并借由行业龙头的光环进行炒作而制造的一个资本泡沫。现实中,华锐风电的股价从上市后就一直狂跌,这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大股东和保荐机构夸大、炒作的嫌疑。
 
  目前华锐风电的处境已有所好转,产业政策的调整使整个风电行业效益出现了回暖,内部因素就成为制约华锐风电发展的主要因素。华锐风电要突破目前的困境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进一步精细化。(肖作平)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