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电寡头 今日自吞苦果 谁来拯救华锐风电?
发布时间:2014-02-21     来源: 南方周末
本文摘要:  上市公司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而其上市后,则迅速变脸,深陷财务造假、跨

  上市公司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演绎了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而其上市后,则迅速变脸,深陷“财务造假”、“跨国诉讼”的泥潭无法自拔,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典型标签。
 
  曾经风光无限的新能源寡头华锐风电,正沦落为新一代A股“亏损王”的有力争夺者。
 
  除夕之夜,华锐风电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13年亏损达到30亿元。巨亏主要原因有:手持订单执行延迟,装机量少;客户延迟付款;增加服务维护费用;计提可能的资产负债项目损失;以及面临潜在的行政处罚和索赔。
 
  30亿巨亏让华锐风电雪上加霜。此前,证监会于2014年1月12日对其下达《立案调查通知书》,这也是7个月内监管层第二次对华锐风电立案调查。虽然公告并未披露具体的立案内容,但不少市场人士普遍猜测:这可能与虚增业绩等财务造假行为有关。
 
  此外,证监会选择立案的日期也别有深意,1月12日正是风电冒险家韩俊良、神秘资本新天域、证券猛人尉文渊和阚治东等众多大小非股东解禁流通的前一天。对这些资本大佬来说,套现巨额纸面财富的幸运之门暂时被关上。
 
  华锐风电正在自吞“大跃进”苦果。在商业运作中,华锐风电将中国式政商营销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曾演绎出一场堪称火箭速度的商业奇迹,然而,随着上市后业绩迅速如流星般陨落,也引发资本市场的诸多质疑:这是励精图治的风电神话,还是精心编织的造假丑闻?
 
  从200亿到20亿
 
  随着高成长神话的破灭,上市后的华锐股价一落千丈,市值缩水82%。
 
  “华锐风电在2015年一定要实现全球第一。”2011年1月,在上海一场座无虚席的路演中,华锐风电前任董事长韩俊良自信地对投资者说。此时,华锐风电已跃居中国第一大风电设备生产商,仅次于全球风电巨头丹麦维斯塔斯公司,全球排名第二。
 
  如今,华锐风电离全球第一的目标渐行渐远。谁也没料到,风电行业在狂飙突进后会突然陷入整体困顿。华锐在最鼎盛时2010年度营业收入高达203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9月底,华锐前三个季度营业收入仅有20亿元,三年时间里锐减90%。净利润也从2010年的19亿元暴跌至-30亿元。
 
  不仅如此,华锐风电还丢掉了国内第一的宝座。根据中国风能协会公布的2013年国内风电制造企业排名,华锐风电在2013年新增装机容量89.6万千瓦,仅排名第七,老对手金风科技以360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容量稳占头名,新增装机容量是华锐的四倍,华锐甚至被国电联合动力和明阳风电等第二梯队企业超过。
 
  “韩总也并未吹牛,只是他低估了对风电的政策紧缩和风电行业冬天的来临。”招商证券一位能源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时间里,华锐营收几乎年年翻倍。这虚幻的繁荣景象让韩俊良过于乐观:按照这样爆发式的增长速度,华锐风电2015年有望超过丹麦维斯塔斯公司,跃居全球首位。
 
  不少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深陷这场美妙的高成长神话,在2011年元月的华锐IPO询价中,竟然给出了90元的新股发行价和48.83倍的发行市盈率,并华丽登陆资本市场,创造了中国A股主板市场发行价的新纪录。
 
  然而,随着高成长神话的破灭,上市后的华锐股价一落千丈,从90元发行价最低跌至3.31元,总市值也从946亿元跌至180亿元,市值缩水80%。众多高位买入的股民损失惨重,亲切地称这只曾被“父爱关照”的股票为“A股史上三大坑爹股”。
 
  “我们还未踏入华锐的财富光明大道,就又跌回黑暗年代。”至今仍深套的股民刘兴对南方周末记者悲叹道。
 
  不仅中小股民不满,上市数年前入股的私募股本PE机构也无法忍受。虽然这些PE机构获利丰厚,比如背景深厚的新天域资本,股价即使跌至目前4元价位,仍然获利30倍。在这些PE机构压力之下,韩俊良于2012年8月底辞去总裁一职,2013年3月又因会计差错辞去董事长职务。
 
  造假漩涡
 
  华锐风电虚增利润的幅度接近30%,而30%是界定刑责的重要红线。
 
  2013年3月7日,华锐风电出人意料地主动自爆“会计差错”家丑。其中,最重要的净利润数据,原财务报表数据7.75亿元,差错为-1.68亿元,差异比例为-21.70%。一位注册会计师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差错为-1.68亿元,即是虚增利润1.68亿元,华锐此举间接承认存在涉嫌虚增收入、虚转成本、虚增利润等行为。”
 
  这也让韩俊良深陷造假漩涡,并直接导致韩在3天后向董事会递交书面辞职书。半年后,上交所仍对韩俊良进行公开谴责并指出:前董事长兼总裁韩俊良,作为华锐风电公司主要负责人,未能勤勉尽责,对产品生产、销售、记账过程中存在的虚报、造假行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上交所的谴责公告中还披露具体的造假行为:部分生产人员进行了虚假的出库、入库操作,部分客服人员提供了虚假的吊装报告,部分财务人员依据虚假报告进行了账务处理,以上事实表明,公司涉嫌制造和披露虚假信息。
 
  “这显然是生产部门、客服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默契的造假流水线,单凭财务一个部门无法完成虚增收入和利润,背后一定是大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上述注册会计师说。该会计师还指出,从谴责公告披露的事实看,华锐风电的收入造假涉及应收账款科目,而没有涉及现金及银行存款科目,“否则还要使用伪造银行对账单、伪造各类银行票证等造假手段,那就涉及伪造金融票证罪了”。
 
  此外,上交所还对华锐风电前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陶刚进行通报批评。陶刚之前担任华锐风电财务总监的是魏宇强。魏宇强在华锐发布2011年中报1个月前辞职,魏宇强在华锐公司口碑颇好,该公司内部一度有“魏不愿在2011年财报上签字而离职”的传言。
 
  还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公告中,净利润调减1.77亿元,降幅达22.8%,这也意味着:上交所认定的虚增利润为1.77亿元,而不是华锐风电“会计差错”的1.68亿元。
 
  广州一位从事证券业务的律师认为:“根据虚增利润为1.77亿元和调整后的净利润5.98亿元计算,华锐风电虚增利润的幅度接近30%,而30%是界定刑责的重要红线,根据刑法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解释,虚增或者虚减资产达到当期披露的资产总额30%以上的;虚增或者虚减利润达到当期披露的利润总额30%以上的,也被列入追诉情形。”
 
  “显然,上交所对韩俊良网开一面,仅对其谴责并未将其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其刑责。”上述律师称。对此,一位接近上交所人士则解释,华锐自查发现会计差错后能及时发现并主动披露,并配合监管机构进行后续调查,“具有可减轻处分的情节”。
 
  华锐风电2011年虚增利润的财务造假行为,也引发了市场对其2010年业绩及其上市过程中财务造假的质疑。上述会计师认为:“2010年应收账款比2009年暴增128%,但2010年营业收入同比2009年增加48%左右,应收账款增加幅度与营收增幅严重不匹配,应收账款一向是虚增业绩的重要手段,华锐招股书披露的业绩能否经得住推敲?”
 
  风电狂人的豪赌
 
  不管是政策,还是招标,几乎都是为华锐量身定做的。
 
  “散户绞肉机”、“财务造假”、“董事长更迭”、“跨国诉讼”成为华锐风电上市后的倒霉关键词,而在华锐上市之前,“大胆”、“激进”、“父爱宠儿”、“速成冠军”则是业界贴在华锐风电的野蛮成长标签。
 
  而这一切都带有韩俊良“风电狂人”的鲜明特点。华锐风电前员工对其褒贬不一:褒者认为韩激进乐观、敢想敢干、不计成本扩张,在风机设备国产化、规模化生产、研发大机型等方面具备前瞻眼光,带领华锐实现跨越式发展;贬者则批评韩俊良独断专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热衷政商路线、把握政府产业政策动向而进行着一场技术豪赌。
 
  在风电行业上升期时,韩俊良的豪赌屡屡奏效,也让华锐风电获得爆发式成长。从2005年起就和韩俊良合作的证券界元老阚治东也评价说:“韩俊良在创业阶段为华锐做出了巨大贡献。”
 
  华锐风电运营之初,千瓦级风机占据市场的主流,金风科技凭借此技术占据风机市场老大。而韩俊良下出一招剑走偏锋的险棋,放弃了千瓦级风机市场,避免与金风科技正面交锋;直接从德国引进兆瓦级的风机技术,买下了德国Fuhrlander(富兰德)FL1500系列风机的生产许可证(即1.5兆瓦风机全套技术),业内俗称“买图纸、造风机”。
 
  2006年6月华锐风电生产了中国第一台国产化1.5兆瓦风电机组。兆瓦级机组的率先推出使其迅速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金风科技比华锐晚了将近2年才推出1.5兆瓦风电机组,眼睁睁看着取得先机的华锐攻城略地。2008年,华锐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越金风科技,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
 
  金风科技内部人士则认为华锐的超常规发展得到产业政策、主管部门和五大发电国企的如父爱般的扶持。比如,国家发改委曾要求,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这让华锐风电获得免于跟外资对手竞争的保护机会,此外,五大电力国企风电特许权招标中对1.5兆瓦机组的青睐,让金风科技之前研发1.2兆瓦机组的努力打水漂,以致金风科技一位内部人士发牢骚说:“不管是政策,还是招标,几乎都是为华锐量身定做的。”
 
  韩俊良还善于营造政商关系。韩除了在华锐风任职外,还担任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风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锐公司流传的一个笑谈,说“若在公司看不到韩,他一定在国家能源局”。
 
  韩煞费苦心建立与政府高层和五大电力国企高层的各种关系。业内多流传,韩曾在欧洲多瑙河上包租一艘豪华游轮,打算宴请政府高层;又把公司一些轻松高薪的闲职,安排给五大电力国企高层的亲属子女。这似乎也说明了为什么华锐能比其他同行更领先把握到政策方向,从而占据市场先机。
 
  这样的政商关系也让华锐在2006年和2007年获得两年高速发展。颇具手腕的韩俊良邀请新天域入股,有了新天域这样背景深厚的盟友,韩俊良开始向老股东大连起重、尉文渊和阚治东叫板,要求分得一定比例股票。韩俊良此前在华锐风电只是扮演职业经理人的角色,拿着带有股权激励性质的少量股票(类似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持有不到3%股份)。最终,韩俊良和新天域各以7500万元入股,各自拿到16.7%的股份。
 
  韩俊良的技术豪赌也体现在华锐公司在研发上的不择手段。曾经的合作伙伴美国超导与华锐风电在对簿公堂中,指控华锐风电用金钱和美色引诱其雇员,以获得变频器和电控系统的源代码。
 
  韩俊良的豪赌在风电行业紧缩期后则遭遇滑铁卢。2011年,风电行业进入瓶颈期,韩俊良仍坚持高速扩张的策略。但此时,由于风电产能过剩和风机多起安全事故,国家开始紧缩对风电的政策。五大国企也缩减对风机设备的采购。
 
  韩俊良高速扩张的策略,也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国泰君安一位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调研华锐在酒泉的生产基地时,看到工业园区一片冷清,堆着一排排做好的风机,积压了数十亿库存。尉文渊也对媒体公开表示:“当时建了一堆生产基地,产能利用率最多20%、30%,而应收款则高达100亿,刹不住车。”
 
  韩俊良在两海战略(海上风电、海外市场)上的豪赌也遭遇挫折。据华锐前员工透露,在公司内部讨论两海战略的前景时,韩固执地认为“过去的事情证明我是对的,未来的事情也会证明我现在的决策是对的”。
 
  海上风电虽然得到国家能源局支持,但在2010年获批的4个海上风电项目,拖延了3年之后,只有3个项目勉强开工。开拓海外市场的努力,也由于和美国超导的官司陷入停顿。一位风机部件供应商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是韩俊良重维护政商、轻视供应商带来的恶果。”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PE机构关心的是如何拯救股价,而不在乎拯救企业。
 
  与华锐公司一起陷入困境的,还有华锐在资本市场一落千丈的股价。
 
  2012年8月,在众多PE机构的邀请下,尉文渊出任华锐风电代理总裁,韩俊良则辞去总裁,仅保留董事长一职。
 
  尉文渊又被称为“中国股市第一人”,上交所的设计者和创建者。与管金生、阚治东一道,被称为证券界“三大猛人”。
 
  2005年,尉文渊和阚治东入股华锐风电,他们为华锐带来了创投的专业素质和对风电新能源的前瞻胆识。一位接近阚治东的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想当初,老韩无米下炊之时,尉总和阚总力排众议援手华锐,他们看到的是风电作为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巨大前景。”
 
  尉文渊和阚治东作为创投机构,一直放手韩俊良去闯。三人之间的合作良好。华锐对股东的回报也让阚治东满意。阚曾表示,“华锐风电第一次分红,就收回了成本”。
 
  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韩俊良在风电领域专业能力是让阚治东信任的,但韩性格中某些豪赌和急于走捷径的手段,让阚治东略有不安。阚治东2000年掌舵深圳创新投资公司时,当时资本市场的两大庄家罗成和周正毅也要求入股合作,罗成操纵亿安科技股价,从8元多炒到100多元,周正毅也是上海有名的资本玩家。阚治东的领导提出找品行端正的合作伙伴的重要性,罗成和周正毅因此被排除在深圳创新投资公司股东之外。罗成与周正毅后来双双出事,避免了深圳创新投资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阚治东为此庆幸不已。
 
  2012年8月底,在阚治东支持下,尉文渊终于应邀出山,出任华锐风电代理总裁。尉文渊搬进华锐中关村总部后,在自己办公室墙壁挂上两块匾,一块书写“仁者无敌、铁面革新”,另一块则书写“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以示自己拯救华锐风电的决心。
 
  据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尉文渊和阚治东作为中国股市元老,金钱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他们在乎的是自己在中国证券史的清誉,他们希望拯救华锐风电,重塑一个有责任的正面的企业形象”。
 
  尉文渊更愿意扮演一个类似黑石、TPG(美国得州太平洋投资集团)重组炼金术的角色。发挥类似TPG旗下的新桥资本改造深发展银行的作用。在新桥资本入主深发展的五年中,凭借引进海外专业、资深的银行家,组织起了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新桥在银行改造了原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引进了不良信贷资产管理经验,在新桥卓有成效的手术下,深发展从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转变为轻装前进的“快艇”。
 
  不过,尉文渊拯救企业、改造华锐的想法,并没有得到新天域等PE机构的认同。一位华锐前员工表示:“PE机构关心的是如何拯救股价,而不在乎拯救企业。”
 
  对这些急功近利的PE机构来说,还有16个月手里的股票就可以流通套现了。他们希望尉文渊和阚治东能制定出一套拉抬股价的方案。在他们看来,尉文渊和阚治东在资本市场有着多年的影响力、众多人脉资源以及深谙操纵股价的诀窍和经验,把华锐低迷的股价拉升起来应不费吹灰之力。
 
  但对尉文渊和阚治东来说,他们对股价的拉升和操纵已经厌倦了。对于陷入困境仍具有诸多优势的华锐风电,只要有耐心对其进行战略重构、业务重整和财务重组,其长期的价值一定能得到提升,从而再实现股东的利益最大化。阚治东也私下认为:“如果老韩专心提升华锐的风电技术,尉文渊专注于控制成本,两人优势都发挥出来,对华锐未来的发展都更为有利。”
 
  尉文渊主导华锐风电后,在公司组织结构调整、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多元化经营等方面都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这种努力的成效需要时间来验证,就像新桥在改造深发展5年之后才有脱胎换骨的效果。
 
  尉文渊的努力并未得到韩俊良的认同,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在2013年3月华锐风电自爆会计差错后,韩俊良为此辞去董事长,尉文渊则身兼董事长和代理总裁。据一位华锐风电前员工透露,韩俊良对此一直耿耿于怀,韩的老部下私下称董事会和尉文渊的做法是“错误且不近人情”。而一位熟悉尉文渊的朋友辩称,尉总并不针对韩,只是他一贯“仁者无敌、铁面革新”的处事态度。
 
  2个月后,韩俊良原来的“大连重工”老部下在董事会上卷土重来,这次,短期急于套现的众多PE机构选择了站在韩俊良一边。在2013年5月13日晚举行,但直到凌晨都未达成决议的会议上,尉文渊当场手写辞呈,辞去董事长和代理总裁职务。
 
  第二天下午,尉文渊简单收拾办公室后,带走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两块匾,这也宣告尉文渊拯救华锐风电的努力化为泡影。
 
  时至今日,华锐风电还在等待证监会的调查结果,但从1月14日18.4亿股限售股的解禁“搁置”起,这场“包装上市,圈钱套现”的运作,就陷入遥遥无期的等待中。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