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风机服役期满 是去是留两尴尬
本文摘要: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听到这首熟悉的歌,不少新疆人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节目的主题歌,就是达坂城高速路旁的...
“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听到这首熟悉的歌,不少新疆人脑海中浮现的,不是某个节目的主题歌,就是达坂城高速路旁的那片怡人风景,如今,节目依旧在演,而达坂城的风车,却已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境地……
新疆最早一批风电机组运行超过20年,外表显得斑驳破旧,工作效率也有所下降。退役问题正在被企业提上日程。
数不清的白色风车,静静伫立在两山之间……
这是1989年,新疆风能有限公司在达坂城建设一期风电场时,一位画家专门创作的,至今还挂在风电场运行维护室里。
20多年前的这幅画作中的景象已成现实。2012年,达坂城风区已核准在建风电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
当时给画家做“模特”的首批30多台风电机组,拉开了中国风力发电的序幕,现在它们已走过20年的理论质保期,已近退役,却并没有停止转动。
它们是中国新能源产业迎来的第一批度过质保期的风机设备。由于牵扯多个部门,手续繁杂,行业内没有定论,国家也无相关规定,是选择废弃、凑合运行,还是以大代小换新风机,成为摆在风电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而且让这些风车停下来,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在新能源潮流中,解决好这道难题,在给新疆新能源产业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将为全国风电行业提供一个新能源换代样本。
服役期满去留依然纠结
4月8日,达坂城风电场,高速公路两侧数百台风车组成一片“白色森林”。在风电一场和风电二场,30余台有些破旧的风车在风车群里徐徐转动,一些机组外壁的漆皮已开始脱落,塔架上端因渗漏的油渍有些发黄。
站在一台40米高的风机下,叶片转动的声音在耳侧轰鸣不绝。远处几台风机因为故障已经自动停止工作,等待着工作人员检修。
如今,它们已经运转了超过20年,其中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从荷兰或丹麦引进。
1989年10月,中国第一座风电站在达坂城开建,新疆风能有限公司引进13台风车。三年后,新疆第一座风电站在达坂城建成。
如今,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新疆风能公司遇上了新能源产业内一个全新的问题:风机如何退役。
“达坂城最早的机组服役期限已超过20年,而国内大部分涉足风电的企业风电场设备投运还不足十年。”新疆风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于生军说,在风电行业内,理论上风电机组等设备的设计使用寿命为20年,这在达坂城风场已得到实际验证。
新疆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风电场技术维护员杨媛媛同样表示,公司负责运营的20余台早期风机已近退役期限,但并未有大的故障。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20年前生产的风机,如今基本已停产,因此在维修时,一些配件常常无处可寻。同时,这些老旧机组发电量已下降,设备技术性能也已不能满足电网对并网机组的最新要求,因此,达坂城风场已经遇到了老旧机组更新换代的问题。
自治区专家顾问团地质能源组顾问于午铭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早期进口风机质量性能尚可。如今大多是企业自主研发,质量有好有坏,而且维修成本较高,费时费力,需用单机容量大的风机替换。
目前,对于风电机组退役在行业及职能部门中尚无明确说法,也无可以借鉴的先例。
国内风电企业大多是在2005年之后进入风电领域,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中国新能源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2012年年底,我国累计风电装机量达到7641.3万千瓦,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风电大国。同年,达坂城风区总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新疆风电产业发展势头正猛,对于大多数企业,考虑风机退役,为时尚早。
“问题比较新,关注过,但并未研究过。”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军坦言,他是新疆最早投身风力发电产业的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