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套设备 > 正文
海华与国际巨无霸“掰手腕”
发布时间:2014-07-21     来源: 鞍山日报
本文摘要:  如果说,两年前的7月,鞍山海华油脂化学有限公司,这个从大屯镇祥家村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顶了两桶油巨头的位置,发起、起草了中国风
 
  如果说,两年前的7月,鞍山海华油脂化学有限公司,这个从大屯镇祥家村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顶了“两桶油”巨头的位置,发起、起草了中国风力发电设备专用润滑油脂系列产品国家标准时,让业界惊讶,那么现在,海华产品打破跨国大公司的市场垄断,在我国各大风电企业全面推广应用,让业界赞叹!
 
  从22年前的乡村小作坊,到如今年生产能力10万吨,占据国内高档润滑油脂1/10市场份额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海华的总经理李治辉说:“润滑油脂行业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三五年就淘汰一批企业,是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推动了海华不断向前。”
 
  当年,李家兄弟办起了海城油脂厂(1998年更为现名),十几二十个人生产一些普通的机油和黄甘油。那时适逢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润滑油脂市场有产品不愁卖,可是同样是润滑油脂,别人产品能卖到自己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钱,用户还抢着买。招纳人才、搞技术创新,出高档次新产品,成了海华人的共识。
 
  政府的支持,有了地;李家兄弟靠诚信,从乡亲朋友手中筹借到建新厂的巨额资金。请来的润滑油脂行业权威又凭借人脉,带来了7人专家团队,成立了“海华专家委员会”,工厂也做了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十年发展详细规划。海华还全面实施“借脑”战略,与国内顶尖院校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拓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1998年,海华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了企业的华丽升级转身。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制造”崛起,高端润滑油脂成为制约“中国制造”发展的瓶颈,话语权和定价权均把持在国外巨头手中。“进口的普通油脂一吨要一万多元,而我们国产化只需要两三千元。”不断做大做强的海华,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海华凭借自己的科技团队,向巨头垄断的高端润滑油脂市场发起挑战。
 
  与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合作,成功打破德国和美国企业的垄断供应,自主研发鞍钢1780生产线使用的环保热轧生产线用润滑油脂;填补国内空白,与国内多家著名院校共同研制了YBS油气润滑油、UH高温脂等,十几种产品不断替代进口高档润滑油脂……科技创新让海华有了不竭的发展动力,高新产品为海华带来财富,到2005年,海华二期改造和扩建,原来的6条普通生产线扩大为16条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风电建设崛起,但我国没有风电机组润滑油的国家标准,全由国外供货,一吨就要几十万元,而国产同等产品只有进口价的一半。海华人又站了出来,发起、起草了新能源风力发电设备专用润滑油脂系列产品国家标准。
 
  2012年4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海华联合成立了“高性能润滑油脂联合实验室”,这是中科院所属研究机构在国内第一个与民营企业联合建立的实验室,海华油脂自主创新能力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润滑油脂和特种油生产企业,海华8位从业30年以上的润滑行业资深专家领军20多名研究开发人员,着眼未来主持的省级技术中心,软硬件齐备,开发出一系列高温、高速、节能、环保、长寿命、高性能的产品,覆盖采矿、冶金、风力发电、汽车、工程机械、水泥等众多行业,拥有国家发明专利8个、省级科技成果7项,成功替代了国际著名品牌的润滑油脂产品30余项。
 
  “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让企业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李治辉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润滑油脂行业经历了多场大洗牌,许多企业都被淘汰出局了,海华则凭借自己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断地拓展市场,160多人的企业,年经营收入达到2.3亿元。
 
  今年,海华又与欧美的顶尖团队合作科技研发,正在建设一个新的高档脂车间,车间中的操作员都是本科生,生产出的新产品利润将是现在产品的5倍。




 
分享到:
相关文章